发布时间:2015-10-18 10:00 我要投稿
孝心一片侍慈母
记安阳县曲沟镇洪岩村村民杜顺保
□记者?王敏
在安阳县曲沟镇洪岩村东头,有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精神矍铄、身体健康、打扮时尚,周边的群众都知道她是洪岩村大孝子杜顺保的母亲宋光凤。
10月13日,记者来到宋光凤家里。老人住着五间新房,客厅宽敞明亮,摆放着液晶电视、冰箱和两个孙媳妇绣的十字绣匾额。卧室内更是干净整洁,衣柜、空调一应俱全。看到记者脸上露出羡慕的表情,老太太笑着说:“在俺家老大的带领下,家里的孩子们都孝顺着呢!”
老太太口中的老大就是杜顺保,今年63岁,是村里出了名的大孝子,为人正直,说话和气,待人忠厚。他有三个弟弟、一个妹妹,上初中时,看着父母为了支撑这个家辛苦劳累,他毅然决定辍学回家,主动分担父母养家糊口的负担,那一年他才14岁。辍学回家后,他接过父亲肩上的那条扁担,从此再也没让父亲到井上挑过水。不仅如此,他还十分勤快,帮父母养猪喂鸡,家务活样样都干。长大成家后,父母与他分了家,可父母的家务活他还是争抢着去干,一日三餐都端着碗到父母屋里走走看看,这一习惯一直坚持了几十年,在村里至今还有“顺保一天三遍问安”的美谈。
改革开放以后,杜顺保带着三弟到外地学做生意,少则数十天,多则几个月不能回家,尽管父母的生活起居他都安排得妥妥帖帖,可还是牵挂家中的父母。当时,安装一部电话需要6000多元,杜顺保和弟弟本来攒了一些钱准备买辆摩托车,可为了随时听到父母的声音,兄弟俩一商量,不买摩托车了,给父母屋里装了一部电话。家里富裕后,杜顺保除了在经济上给父母补贴外,还总是抽出时间带着父母去外地观光旅游、检查身体。
2005年,杜顺保的父亲不幸离世。为了不让母亲感到孤独,他决定让母亲与自己同吃同住,母亲不同意,他就商量让母亲到四兄弟家轮流住,可母亲不愿意拖累子女,坚持自己照顾自己。拗不过母亲,他便和三个弟弟商量,晚上由四个儿媳轮流陪伴母亲,四兄弟每月轮流给母亲送米送面,每人每年给母亲1000元零花钱,女儿负责给母亲买衣服鞋袜、拆洗被褥,老人感到十分满意。
母亲的物质生活解决了,杜顺保又开始担心母亲的精神生活。为了让母亲白天不孤独,日常生活变得热闹起来,知道母亲喜欢孩子的他给母亲买了许多水果、零食、玩具。这样一来,孙子、孙女往奶奶屋里跑得就多了、勤了。他的三个弟弟也给母亲买东西,母亲屋里经常充满欢声笑语。此外,他还掏钱给母亲安装了淋浴设施,不仅方便了母亲,家里的大人小孩也经常去母亲屋里洗澡,给老人增添了不少欢乐。在杜顺保和其他家人的精心照料下,母亲的情绪渐渐好转,爱说了,也爱笑了。
除了这些,杜顺保家还有一项重要的活动,那就是每年腊月二十八召开家庭会议。20多年来,家庭会议的参加人员不断扩大,会议的内容也由原来坐在一起述说一年来的情况、商量决定家里的大事,变成了一场有滋有味的视觉和听觉盛宴。每年这个时候,全家人都精心编排文艺演出节目,一心让老太太开心快乐。全家人聚在一起,其乐融融,老太太笑得合不拢嘴,见人就说:“俺家的文艺晚会比电视上的还好看呢!”
看着他们一家人和和睦睦,老人安享晚年,街坊邻居纷纷称赞:“多好的家庭,顺保真是个大孝子啊!”杜顺保却说:“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我算不上什么大孝子,就是一个平常人做了一些平常事。”
我们明白,正是他这些平常事赢得了许多平常人的心。
记者感言:采访杜顺保,他几番推辞,一再强调自己只是做了一些平常事。然而,细想一下,孝敬父母不正是体现在一件件平常事上吗?中国有句古语叫“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正如杜顺保说的那样,我们都应将孝敬父母的心用在平常事上,一件舒心的事,几句暖心的话,都可以让父母开心。孝敬父母其实就这么简单。
版权所有:安阳日报、安阳日报新农村周刊、安阳晚报、安阳慈善、大鼎手机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安阳网发布,安阳网原创及论坛、博客等原创信息,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 “安阳网-安阳日报”或“安阳网”。版权合作联系:0372-2561290。
《安阳县曲沟镇洪岩村村民杜顺保:孝心一片侍慈母》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anyang.yuduxx.com/anyangxian/260133.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