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河南新闻 > 安阳新闻 > 安阳县新闻 >

探寻安阳古村落:龙安区马投涧镇上毛仪涧村

[摘要]探寻安阳古村落:龙安区马投涧镇上毛仪涧村 孙氏民居:村内有处“小北京” 保存完整的孙氏民居 □策划:申朝明 冀晓东 统筹:张志立 □记者?高扬?贾培/文?郭有明/图 ????听说我们想到龙安区马投涧镇看看古村落,镇文化站站长袁小军热情地为我们做向导,并推荐...

探寻安阳古村落:龙安区马投涧镇上毛仪涧村

孙氏民居:村内有处“小北京”

保存完整的孙氏民居

□策划:申朝明 冀晓东 统筹:张志立

□记者?高扬?贾培/文?郭有明/图

????听说我们想到龙安区马投涧镇看看古村落,镇文化站站长袁小军热情地为我们做向导,并推荐说:“上毛仪涧村的孙氏民居值得一看!”4月13日,我们走进了这个有着久远历史的村庄,走进了虽显残破但规模宏大的孙氏民居……

????说起村庄的得名,袁小军介绍道——东汉章帝年间,曾有一位修道之士途经此处,见山丘连绵,涧水潺潺,环境清幽,便搭棚建屋隐居于此。因此人姓毛名仪,他修道的山涧后来就被叫作“毛仪涧”。后来,村庄分为上毛仪涧和下毛仪涧两块。

????说话间,我们来到村内一牌楼前,上书“白龙潭”三个大字,两侧立柱各绘有一条白龙。“这里原有一处清潭,潭水清澈见底,河道形如长龙。据说,明末时孙氏家族的先祖孙代远举家来此定居,就是看中了这里的绝佳风水。”袁小军说。

????为了让我们对孙氏民居有更深的了解,袁小军专门“请”来了老村长杨志。“我这满嘴牙还是原装的呢!”杨志今年已79岁高龄,可身体很好,说话很风趣。据老人介绍,孙氏家族定居上毛仪涧后,逐步发展成了大户人家,陆续建起了五座三院九门拱照的宅院。这些宅院大都布局一致,北有堂楼五间,前有临街瓦房五间,中有走廊客厅五间,院内各有东西厢房三间。其中一处宅院的高台阶客厅,台高五尺,走廊有四根明柱,明柱上梁有精致的木刻麒麟图案。孙氏民居院院相连,构成了很有气势的四合深宅大院。许是久无人住的缘故,一处宅院已倒塌一片,还有一处宅院内杂草丛生,地上到处散落着瓦片、瓦当。

????边走边看,杨志老人领我们来到了孙氏民居“最胜处”。据说,为修此宅,咸丰三年孙家专程到北京找来了图纸,按图施工,用料极为讲究,做工要求精细。“你看这最胜处的起脊瓦楼,面北背南,临街还有两米宽的阅台。登上楼去,就像上到了天安门城楼。”杨志老人领我们进院细看。房屋全是由白条石砌成,石料齐整无缺、缝细如线,门头、窗头均刻有字,只是已无法辨识,据说是文革时期被抹花了。庭院深深,西厢房还住着人,只是门上了锁,主人不在家。正对面是客厅,杨志老人说,客厅之前做过供销社,建筑保存还算完好。推开门看,屋内墙上“顾客您好”“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态度”“增产节约”等字样的条幅还清晰可见,印着过往岁月的痕迹。抬头观看,木梁交错,木刻图案精美,做工极为精细,可见旧时主人生活是多么富足。

????掩门而出,想象着院内曾有过的悲欢离合、曾有过的凡人旧事,让人不胜唏嘘。离别时,袁小军告诉我们一个好消息——孙氏民居是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今年省里将要投资对这里进行保护性修复。

典型的四合院落

院落大门

砖雕墀头

墙壁上的石刻

木梁交错,做工精细

版权所有:安阳日报、安阳日报新农村周刊、安阳晚报、安阳慈善、大鼎手机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豫都网发布,豫都网原创及论坛、博客等原创信息,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 “豫都网-安阳日报”或“豫都网”。版权合作联系:0372-2561290。


《探寻安阳古村落:龙安区马投涧镇上毛仪涧村》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anyang.yuduxx.com/anyangxian/383573.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