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9-04 12:24 我要投稿
原标题:梨园飘香香满园
——安阳县韩陵镇梨园村产业带动农户致富纪实
□记者 邓娴 实习生 董晨沛
????在安阳县韩陵镇的东北部,与河北省相邻处,有一个梨园村,历史悠久。相传,在东晋时期,有一个栗园村,因种植栗树园林而得名。到宋代,栗园村改名为梨园村,到清代,又改名为梨彦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梨彦村分成东梨园、西梨园、前梨园、后梨园和中梨园,后来,5个自然村合并为梨园村至今。
????梨园村是韩陵镇最大的村。全村780户3100人。全村没有一家企业,村民收入主要靠农业。作为曾经的第一批、第二批省级贫困村,全村近500户是贫困户。通过发展以西红柿为主导产业的种植业,该村在去年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西红柿产业是如何铺就农民增收致富路的?8月17日,记者来到梨园村,一探究竟。
????走在梨园村的田间小路,看到的是成片成片的青纱帐,硕大的玉米棒“镶嵌”在玉米秆上,玉米须随风飘荡,好像在向路人述说丰收的季节就要到来。
????虽然田间路不宽,但已经是柏油路。随行的村委会主任李顺平告诉记者:“原来村里都是土路,从2012年搞整村推进工程,就开始修路。当年,投资60万元,修路2350米。之后,每年都修路。截至目前,总投资近40万元,修了1万多米的路。村里的主干道已经都是水泥路了。”
????在成片的青纱帐中,夹着一座座的塑料大棚,这是梨园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村民李文生正在大棚里给西红柿打尖。大棚内,除了西红柿苗,地里连一棵草都没有。“种菜就是费事,俺每天都来,打尖、拔草,一遍接着一遍,还得留意病虫害。”李文生说。
????李文生家里有四口人,却只有6亩农田。种植粮食作物时,除去投入的本钱,一亩地一年收入1000元。2012年,看到别人在种西红柿,李文生试着建了两栋大棚。“当时建大棚,一亩地补助2000元,那两年,建的比较多。”李文生说,建好大棚后,他和妻子像照看宝贝一样天天侍弄着4亩西红柿,遇到不懂的地方赶紧请教别人。
????李文生种大棚西红柿六七年来,除了头两年的收益较差,每亩收入约1万元。其他年份倒是收益颇丰,每亩收入约10万元。今年,他又流转了别人3亩地,新建了1栋大棚。由于家里人手紧,他从相邻的河北省菜村雇了一名长工和一名短工。
????怎么从别的村雇人?本村没有劳动力?对于记者的疑惑,该村党支部书记张永祥说:“俺村现在没有闲人,不是自己种菜,就是在别人家的菜园打工,连老人和妇女都不闲。俺村就没有打麻将的,都忙着挣钱呢。”
????驻村第一书记冯志新接过话茬儿:“全村5000亩耕地,光西红柿种植面积就有1500亩,还有500亩韭菜,100多亩平菇和冬瓜。”
????在梨园村的带动下,周边10多个村的村民纷纷来梨园村打工。有的村民还在打工过程中学到了技术,自己回去建大棚,种植西红柿。
????李有林是梨园村第一个种植西红柿的农户,也是该村种植面积最大的农户,种了20多亩西红柿。采访当天,记者没有见到他。冯志新说,他去郑州参加蔬菜种植技术学习培训了。
????像这样的技术培训,李有林经常参加。冯志新经常组织种植户外出参加培训或者邀请专家来村里给蔬菜“看病”。今年,由于雨水大,西红柿染上了髓部坏死病,而且传播速度快,病死率高。怎么办?冯志新从市农科院、北京等地邀请专家,为染病西红柿开出良方,才制止了西红柿髓部坏死病的蔓延。
????由于参加的培训多,再加上多年的实践,李有林对西红柿种植技术掌握较全。平时,谁家的西红柿出现了病虫害,李有林会毫不吝啬地传授给他们治愈的办法。
????梨园村的大棚西红柿是一年两熟。每到成熟的季节,每天大约有37.5万公斤的西红柿需要出售。一到销售季节,有的种植户自己开车送到市区的蔬菜批发市场,有的种植户打电话叫外地的客商来拉。“我们正在筹备建个蔬菜批发市场,建了市场后,就解决了种植户的后顾之忧。”冯志新说。
????梨园村虽然种植西红柿面积大,但西红柿苗一直是从外地购买,这对种植户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我们正在准备育苗事宜。现在,李有林建了一栋温室大棚,专门育苗。返乡创业的李海超今年建了4栋温室大棚,也用来育苗。这样,就不用从外地购苗了。”冯志新说。
????“下一步,我们还要对西红柿进行无公害认证,创立自己的品牌,这样就能进一步打开市场、扩大销路,拓宽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对于未来的发展,冯志新已经规划好,而且信心满怀。
????每栋塑料大棚里都透着绿、散发着清香,刚刚长出的小西红柿挂满枝头。两个月后,这里又将迎来丰收。
版权所有:安阳日报、安阳日报新农村周刊、安阳晚报、安阳慈善、大鼎手机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豫都网发布,豫都网原创及论坛、博客等原创信息,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 “豫都网-安阳日报”或“豫都网”。版权合作联系:0372-2561290。
《安阳县韩陵镇梨园村产业带动农户致富》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anyang.yuduxx.com/anyangxian/463584.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