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12-15 12:56 我要投稿
??? 原标题:1000多年前,曹操在这里喂过马,曹马村因此得名;500多年前,唐朝僧人教会村民制作芝麻糖,家家户户靠做芝麻糖养家……千百年来,在这个有着4000多口人的大村,朴实的村民用双手创造甜蜜的生活……
图为申家芝麻糖第十四代传人申好信(中)在称重包装芝麻糖。(资料图片)
□记者 冀晓东 黄亚明 王嘉晨????“曹马街里热气腾腾”这句民谣被传唱了几十年,印证了当年这里制糖业的兴盛。11月29日,暖暖的阳光照耀着静谧的乡村,我们走进安阳县崔家桥镇东曹马村,跟随村里几位老人的脚步,我们一起去探访这里的故事。
????饲马场里诞生传奇姓氏
????据《安阳县地名考》记载:三国时,曹操逐鹿中原,安营扎寨于此,将这片风水宝地选为饲马栖息的场所,曹马村由此得名,并分为东曹马村和西曹马村。“除了村名来历有趣外,村里还有一个姓氏在《百家姓》里都找不到。”边走边聊,该村党支部副书记申天海故意卖个关子,把我们领进村委会大院,几位年长者正等在那里,其中一位叫王书太,当过老师,还自己出过几本书,他拿出自己手写的一叠厚厚的文稿告诉我们,东曹马村大姓有芈姓、申姓和张姓,其中,芈姓家族占1/4,这个芈姓就是在《百家姓》里找不到的姓氏,去年热播的电视剧《芈月传》更是让村里的芈姓火了一把。
????芈姓在东曹马村之所以传奇,除了字形生僻容易读错外,还因为芈姓家族出过一个进士,村里上年纪的老人都曾见过那块进士牌匾,后来被毁掉了。村民芈凤勤告诉记者,相传芈姓就是由这个芈进士改的,原来这个芈进士叫芈翔,清朝嘉庆年间他去河北鸡泽县赴任,当时芈姓是小米的米,自古鸡吃米,为了避讳,这位进士就把米字篡改成芈字,意思是说把米掩藏在草底下,让鸡找不到米吃。从那时起,米姓便改写为芈字,字虽然改了,但在《百家姓》里却找不到芈姓,旧版字典里也没有芈字词条。
????芈凤勤的讲述得到申天海的赞同,他进一步解释,20世纪60年代,有一位中央下派的干部到东曹马村工作,发现村里芈姓居多,然而在字典里却找不到这个字,他就向中央有关部门反映,提议修补新版字典时,增补有关芈字条目,注释为姓。于是,芈字才名正言顺出现在了字典里。
????除了当年的芈进士,如今,芈姓家族在东曹马村还出了很多创业成功人士。申天海带我们来到村里一座气派的小楼前介绍,这座小楼的主人叫芈重阳,他在山东省开了四五十家连锁超市,带走村里几十口人跟着他打工,他致富后不忘乡邻,村里修路、建学校,他都积极捐款,热心村里的公益事业。
????祖祖辈辈熬出甜蜜生活
????在东曹马村,芝麻糖手工制作历史已有500多年,这在村里一块《重建洪元寺碑记》中可找到依据,据碑文记载:“僧中有通糖业工艺,传授本村,成为吾村世代经济支柱。”
????俗话说“撑船打铁磨豆腐,不及糖坊一半苦”。如今,由于芝麻糖只能手工制作,产量不高,利润也不大,一年只能卖几个月,很多会做芝麻糖的村民转行去做利润更大的糖果生意,村里只剩下申家和于家两户在做手工芝麻糖,其中,申家芝麻糖制作规模较大,2012年还被纳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1月29日,记者走进申家芝麻糖手工作坊,只见热气腾腾的麦芽糖汁在一口大锅里不断翻滚,第十四代传人申好信正搅拌着麦芽糖汁,密切关注糖色的变化。申好信家至少3辈人都靠制作芝麻糖养家。如今他年纪大了,揉糖、拔糖这些费力气的活儿干不动了,但是制作麦芽糖和熬糖这些关键工序他依然坚持亲力亲为。这些年,申家芝麻糖名声在外,除了卖到市区,还销往甘肃省、河北省、辽宁省等地。
????曹马芝麻糖曾是几代人舌尖上的记忆,然而现在也遭遇了市场萎缩和技艺传承的尴尬。申家芝麻糖的传人们除了保留芝麻糖的传统工艺流程,还不断改良原有的工艺细节。申家芝麻糖第十五代传人申运海说,他们在申请注册商标,下一步还要争取进超市销售,让曹马、申家芝麻糖香飘万家。
????采访中,该村党支部副书记申天海说,东曹马村以芝麻糖产业为龙头,不但形成了成熟的糖果营销产业链条,村里还走出了大大小小的老板三四十人,他们最初均由制作芝麻糖起家,逐渐发展成销售糖果、坚果,有的还成为在全国开办连锁超市或食品行业的大老板,村里的年轻人都跟着这些老板去打工,每年挣个几万元不成问题。
????苦干实干重建美丽家园
????近年,东曹马村为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村里铺了水泥路,家家通了自来水,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然而,今年夏天,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让人们记住了蓄滞洪区这个名词,让崔家桥镇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其中,紧邻泄洪口的东曹马村首当其冲,遭受了洪水重创。至今,提起那场洪水,很多村民仍心有余悸,村里的老人都说,比起1963年和1982年那两次泄洪,今年的洪水特别大。
????该村党支部副书记申天海回忆,当时,泄洪后,村民家中都进了1米多深的水,农田积水2米多深,田里十几眼机井被冲毁,秋作物全部绝收。看到被洪水冲毁的家园,村民们都哭了,村“两委”干部一边安慰受灾村民,一边进行灾情调查,同时还紧急联系大型机械挖沟、清淤、排涝。“重建家园迫在眉睫,我们不能心存等靠要思想。”在村“两委”会上,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海彬掷地有声。
????在灾情调查中,村“两委”干部发现,泄洪后,由于村内道路没有全部硬化,土路渗水,村民住宅被泡在洪水里好多天,村民部分房屋出现裂缝,成为危房。同时,村内没有及时清理的垃圾堆和违章建筑也不利于泄洪。于是,硬化村内道路、清理垃圾和违章建筑成为灾后重建的首要工作。除了安阳县派来的志愿者服务队进行支援外,村里的党员干部带领村民积极开展生产、生活自救,及时清理洪水退后在村里留下的厚厚淤泥和垃圾。“灾后重建任务繁重,我们克服了许多困难,村民吃不上水,镇里就联系送水车每天来村里送水,没有电,我们就借来柴油机发电。”申天海说,经过两个多月努力,东曹马村的垃圾和违章建筑全部被清除,硬化路面1万多米,水泥路直接铺到村民家门口,村内被洪水泡过的墙面全部粉刷一新,农田里又重新打了十几眼机井,以方便村民秋播浇地。
????对东曹马村广大党员干部来讲,洪水过后,大干68天换来了崭新的村容村貌,他们虽然洒下了无数汗水,却收获了满满的感动。
????
版权所有:安阳日报、安阳日报新农村周刊、安阳晚报、安阳慈善、大鼎手机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豫都网发布,豫都网原创及论坛、博客等原创信息,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 “豫都网-安阳日报”或“豫都网”。版权合作联系:0372-2561290。
《安阳县崔家桥镇东曹马村:古老村落续写甜蜜传奇》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anyang.yuduxx.com/anyangxian/521870.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