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河南新闻 > 安阳新闻 > 安阳县新闻 >

一对石碑记刻一个村庄

[摘要]原标题: 一对石碑记刻一个村庄 ——细说安阳县辛村镇邓伍级村的百年故事 □记者 李婧瑜 ????辛村镇邓伍级村,是个位于安阳县东部平原极其普通的小村庄,全村200多户,耕地1000多亩,是个中等村落。邓姓是村中的第一大姓,全村95%的人为邓氏族人。在辛村镇,...

原标题:一对石碑记刻一个村庄

——细说安阳县辛村镇邓伍级村的百年故事

□记者 李婧瑜

????辛村镇邓伍级村,是个位于安阳县东部平原极其普通的小村庄,全村200多户,耕地1000多亩,是个中等村落。邓姓是村中的第一大姓,全村95%的人为邓氏族人。在辛村镇,有5个叫“伍级”的村庄,它们都有着共同的特点:典型的农业村,农民多靠外出打工为生,经济欠发达。然而,邓伍级村内的一对古石碑,却赋予了这个普通村庄曲折且戏剧化的沧桑经历。

????这对古石碑,名叫龙凤双碑,是邓伍级村人几百年来的骄傲。400多年前,它曾立于洹水河畔,见证着村庄的兴盛和繁华;几十年前,又因为诸多原因被人推翻,一度深埋地下;10年前,靠着多方合力,双碑终于重见天日;今天,双碑立于村口和邓伍级村新建的牌坊融为一体,成为村庄的象征,激励着邓伍级人致富奔小康……4月13日,记者走进邓伍级村,探寻龙凤双碑记刻下邓伍级村的古今故事。

????昔日大碑口村的兴盛

????“要说邓伍级的故事,那就不得不提现在立在村口的龙凤双碑,其因‘一镌龙、一刻凤’得名。目前文字可考的村庄历史,全都和这两块古碑有联系。”83岁的邓立勤算是邓伍级村的“活村志”,在村口的龙凤双碑前,他用满是皱纹的双手抚摸着古碑上斑驳的文字,娓娓道来几百年前的故事。

????邓伍级村古称大碑口村,历史悠久,远近闻名。这里历史上曾为官路,是东西往来的通途驿站,东至山东济南府,西至山西潞安府,无人不知。几百年前,洹河流经村南,由西滚滚而来,一路往东而去。河上原有石桥一座,桥北路东有双碑,雕龙刻凤,蔚为大观,是为奇景。“曾经闻名一时的大碑口村的名字,也正是因这龙凤双碑得名。双碑落成时,明万历皇帝御旨特命户部、工部、兵部等官员前往祝贺,盛世空前。”邓立勤指着碑文说,现在村里流传着的典故从这块凤碑上的文字能得到印证,碑身大量文字内容对研究古代当地水利、地理等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眼前的龙凤双碑建于明万历三十七年,400多年来的风霜使碑身斑驳,碑文也已经模糊不清。龙凤双碑相距10米立于村口道路的东西两侧,均由碑基、碑身、碑座组成。东碑为创建三教堂灵宇暨乡社学仓碑,高2.85米、宽0.92米,碑面刻有明朝时期村内创建三教堂灵宇暨乡社学仓碑之记事过程;西碑为创建伍级洹桥碑,高2.77米、宽0.92米,碑面刻有当时创建伍级洹桥碑之记事过程。

????说话间,邓立勤俯身指着西碑碑座上的图案说:“你看这块石碑的碑座正面刻有一只凤凰,其他每一面都有一个主题,四个角还刻着不同的守护神,各个栩栩如生。另一侧的石碑上则刻有龙的形象,又正好比这块高一点,于是当地人一直称其为龙凤双碑。”

????记者从模糊不清的龙碑碑文中了解到,昔日的大碑口村确实是周边较为繁华之地,碑文中主要记载的三教堂香火鼎盛,当时供奉着道家、佛家、儒家三教的圣人,并长期有僧人主持。除了因为临近洹河是水路要道,当地还有兵站,古时奉行“官不进民宅”,于是镇守一方的士兵专门在此地驻扎;村里还有学堂,周边村庄的孩子们都在此学习,由此足见当时的大碑口村之繁盛。

????干群合力重竖双碑

????过去300年间,洹河几经改道,已经远离邓伍级村,现在村庄四周都成了粮田。

????“‘破四旧’的时候,龙凤双碑被人拉翻了。那时候,村里有人觉得这么好的东西毁了实在可惜。于是,不少村民连夜把双碑从村东头拉到三教堂门前的空地上埋入地下。也许对于当时的人来说,这是最好的保护措施吧。再后来,三教堂也没有了。”68岁的邓金州是邓伍级村的老党支部书记,对于几十年前的事情,记忆也有点模糊了。

????埋于地下的龙凤双碑一直牵动着邓伍级村干部群众的心,村里很多上了年纪的人都在记挂着什么时候能让它们重见天日。“2000年我当上村党支部书记后,就不断有村民来反映,看能不能把这两块碑挖出来。我们村‘两委’商量了几次,可都没有好的方案。”邓金州的话语中带着几分遗憾。

????2007年,移碑的事情终于有了转机。当时的安阳县文物局局长邓叶君在接到邓伍级村不少村民的反映后,实地考察,认为龙凤双碑确有文物保护的价值,便拨款1万元用于移碑迁址。“那时候正好是冬天,村民冒着严寒,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整个过程前前后后花了一个多月时间,村里还专门找了4个德高望重的人作为此事的主管。”邓金州说,邓立勤正是当时负责移碑的主管之一。“移碑之前,我们就查询古籍,确定移碑的具体位置和如何摆放。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从该村走出去的知名人士纷纷出力。市、县文物局的领导给予了很大帮助,市拆迁办的老乡专门找来了吊车和平板车,100多个村民义务劳动,参与其中。另外,由于上级拨款不够,村里还进行了捐款,这些我们都已经立碑存证,也算是为当代人的付出留下记录。”邓立勤对当时移碑的细节记忆犹新。

????在龙凤双碑旁边,记者看到一块刻有《龙凤碑移址志》的新碑,上面刻有“龙凤双碑,实乃桑梓一宝,干部群众,无不重视。此碑迁址,赖以合力。支部、村委,带乡民冒严寒请出此碑。碑立时,里人邓立信率鼓乐队共庆盛举,鸣炮贺之。”这些正是记录移碑当天的热闹景象。

????正式移碑那天,下起了雪,却丝毫没有冰封邓伍级村村民的热情。村民义务从家中拿来供品,有的敲锣打鼓,有的鸣炮祝贺,龙凤双碑被立于省道拐入村庄的村道两侧,成为邓伍级村最独特的名片。在当地人的心中,龙凤双碑已经不仅是两块年代久远的古碑,而是邓伍级村的一个象征,它们记录着一段历史,也一定会见证邓伍级村走向富裕。

????传承古训共走富路

????“龙凤双碑对于邓伍级村人来说,确实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当初移碑时我们就商量,先人立碑就是代表着一种顶天立地的精神,我们要从立大碑到立小碑,让后人传承这份精神,继承这份古训。”邓金州一边说一边带着记者逐一看位于龙凤双碑前的4块小碑。一块是之前提到的《龙凤碑移址志》,两块是邓五级村的族谱和该村走出的优秀人才,上面刻有“先辈功德传后人,后代奇迹流四方”;最后一块,便是2014年龙凤双碑以“邓伍级双碑”之名被列为安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纪念石碑。

????龙凤双碑的移址,对整个邓伍级村的发展来说,也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

????“往前说二三十年,俺村是真穷。以前人们常传的顺口溜说‘三西一邓,穷得要命’。这里说的一邓,就是邓伍级村。整个辛村镇43个村,俺村排倒数,生产不如不说,村容村貌就更落后了。”邓金州说起以前的情形,十分感慨。龙凤双碑的移址成功,算是给这个“沉睡”的小村庄打了一剂强心剂。村民从这件事儿上看出来,只要团结,啥事儿都不难办。

????“俺村发展其实有先天的优势,全村95%的人都是邓氏族人,可以说都在一个族谱里。以前都是各家顾各家,没啥凝聚力,后来通过立碑的事儿,村干部想尽办法把村民拧成一股绳,村民团结了很多事儿也就好办了。”现任该村党支部书记邓立彬告诉记者,这几年村里变化特别大,从修路打井到新建学校,从美化村容到村民增收,邓伍级村是一年一个样儿。

????2015年,村里把从省道通往村庄的主路进行了硬化。去年,在龙凤双碑中间,建起了印有邓伍级村名字的新型牌坊,这样从省道路过的车辆都能够清楚地看到村庄的新面貌。其实,邓伍级村改变的不仅是村容村貌,关键是村民富裕了,精神面貌也跟着变了。村里现在有80多户住上了楼房,日子越过越好,前两年,村民还自发集资重建了村小学,让孩子们读书更加方便了。

????“最近,村委会正在商量着搞移风易俗的评选活动,对村里的好媳妇、好人好事进行宣传,制作一些文化墙,让好传统、好做法传承下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邓伍级村一定会重新兴盛起来,让村民都富起来。”邓立彬的话铿锵有力。

版权所有:安阳日报、安阳日报新农村周刊、安阳晚报、安阳慈善、大鼎手机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豫都网发布,豫都网原创及论坛、博客等原创信息,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 “豫都网-安阳日报”或“豫都网”。版权合作联系:0372-2561290。


《一对石碑记刻一个村庄》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anyang.yuduxx.com/anyangxian/593335.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新闻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