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河南新闻 > 安阳新闻 > 安阳县新闻 >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吕村战鼓探访记

[摘要]原标题: 擂出咱安阳人的精气神儿 ?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吕村战鼓探访记 ? 图为战鼓队员们正在研习鼓点 □记者 张文红 王敏 文/图 ????由远而近的鼓声,时而如雷霆万钧,惊天动地;时而似万马奔腾,所向无敌;时而急转直下,像雨打芭蕉,欢快清脆……当...

原标题:擂出咱安阳人的精气神儿
?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吕村战鼓探访记
?

图为战鼓队员们正在研习鼓点

□记者 张文红 王敏 文/图

????由远而近的鼓声,时而如雷霆万钧,惊天动地;时而似万马奔腾,所向无敌;时而急转直下,像雨打芭蕉,欢快清脆……当你陶醉在这气势如虹、排山倒海的击鼓声中时,可曾惊讶,这充满文化底蕴的鼓声,竟出自安阳县吕村镇吕村集村一群普通农民之手。

????这就是享誉四方的吕村战鼓舞。击鼓者或站成圆圈,或排成三角,或一字排开,面对面对敲。鼓槌在安阳县吕村镇吕村集村人的手中,擂响了声势震天的战鼓,擂活了这一传承千年的文化遗产,更擂出了咱安阳人的精气神儿。

????6月21日上午,夏日的阳光透过玻璃照射在吕村集村村委会的一间办公室,也照在办公室内一位老人沧桑的面庞上。这位老人就是吕村战鼓舞的第九代传承人——南太生。

????74岁的南太生身体硬朗,精神矍铄,用他自己的话说:“在战鼓声中出生,在擂鼓槌中成长。”他不仅见证了吕村战鼓舞的兴衰,更承接了吕村战鼓舞的未来。让我们一起走近他,探寻吕村战鼓舞响彻四方的奥秘。

????千年历史 何以延续至今

????作为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吕村战鼓舞起源于何时已经无法考证了,但在安阳人的口中,流传着许多关于战鼓的传说。

????南太生老人告诉记者,相传,武王伐纣时与哼哈二将遭遇,连败数阵,九天玄女便示意姜子牙用鼓来破二将邪法。武王连夜做大鼓99面,擂鼓助阵,大败哼哈二将,因此有了“击鼓震天将”的传说。此外,还有“闯王义军兵败,群众擂鼓助阵使清军败阵”“清嘉庆十五年重修三教堂竣工典礼时,战鼓擂响饭菜随之而来”等演义流传至今。

????除了这些口口相传的神话和演义,据《安阳县志》记载,距今1000多年前,吕村的福胜寺修建竣工时,曾用仿制的战鼓为开光仪式鸣鼓庆贺。家家户户齐擂战鼓,随鼓起舞,场面壮观,取名“福胜鼓”。可见,吕村战鼓舞至少有上千年的历史。

????历经千年,何以流传至今?“这靠的是一代代鼓手的衣钵相传。”南太生说,他的父辈、祖辈都是鼓手,他从小耳濡目染,听父亲讲新中国成立前,吕村一带可谓是“村村战鼓响,处处欢乐声”。当时,李河干、湘河店、常山等村都有鼓队。随后,只有吕村集鼓队一枝独秀,大部分村鼓舞已经失传。那时吕村集村有12面鼓,分3支鼓队。每年农历腊月初八,鼓就被拿出来晾晒,村里的年轻人也集中学习打鼓。1955年,吕村战鼓曾代表安阳参加第四届河南省民间艺术音乐舞蹈会演,荣获一等奖。但从1957年开始,“大跃进”“文革”等使这一民间文化艺术遭到冲击,搁置了很长时间。到1969年,南太生进入吕村集村革命委员会,出于对战鼓的偏爱,他决定把吕村战鼓恢复起来。于是,重新寻找做鼓人,做鼓12面,又购置乐器,在老艺人的协助下,培养出4名鼓手,挽救了这一濒临失传的民间艺术。

????“要我说,还在于咱吕村集人对战鼓的热爱已经融入骨髓里了,一说打鼓就上瘾,打起来别提有多大劲头了。”快言快语的战鼓队员张凤兰从1994年开始学习打鼓,如今打了20多年了,她说:“记得学打鼓时,跟着了魔一样,天天黏着老鼓手让人家教,为练习鼓点节奏,回家后做饭敲锅盖,吃饭敲桌子,就连躺在床上也拍会儿肚子呢!”

????“衣钵”断档 何以薪火相传

????“喝了吕村水儿,任谁都会打几槌儿”,这句顺口溜在吕村集村广为流传。

????此话不假。今年48岁的郝凤英是吕村战鼓队的一名小组长,她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她说:“我从1991年嫁到吕村集村后就开始学习打鼓,家里3个孩子从小都会打鼓,二女儿是音乐系的大学生,之所以报考音乐系就是喜欢咱战鼓的鼓点节奏。大女儿出嫁了,有个4岁的女儿,别看娃小,经常来俺家,也能打上几槌呢!”

????记者了解到,如今,在吕村集村,能参加战鼓表演的不下200人,能完成鼓点或打上几槌儿的就数不胜数了。然而,如此兴旺的背后,谁会想到吕村战鼓舞一度出现“衣钵”断档的危机呢?

????问及原因,南太生说,吕村镇当地曾有“女人不挂鼓”的风俗,20世纪70年代初,吕村战鼓刚恢复时,击鼓的都是村里的青壮年。但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大多数青壮年外出打工,几乎无人靠打鼓为生。到了1992年,市里举办第二届殷商国际文化节,由于大会主办方要求的参演人数较多,而村里能打鼓的男队员仅剩下几个。这可怎么办呢?一时间把南太生给难住了。

????正当南太生一筹莫展时,他的四女儿南志红主动请缨,找来自己的十几个同学和朋友参加鼓队的排练,最终圆满完成了演出任务。就这样,这些当时才十五六岁的女孩子成了吕村战鼓舞团的第一批女队员。然而,过了几年,问题又出现了,这批女队员有的上大学、有的出嫁,战鼓舞团又无法组团了。为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南太生决定发展村里的媳妇学打鼓,从此,村里的战鼓队员由“飞鸽牌”变为了“永久牌”。

????采访中记者发现,如今的吕村战鼓舞团是清一色的“娘子军”,可谓婆媳、妯娌齐上阵。牛瑞红家是吕村集村的大家族,一大家子妯娌17个,个个都是能演出的鼓手。今年64岁的王秀芳和杨桃先是一对亲家,分别是战鼓队第三组、第四组的组长,她们各自的儿媳妇、女儿也都会打鼓。王秀芳说:“战鼓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家里人个个会打,如果拉出来战鼓,光我们跟亲家两家的人,就能给大家擂上一段儿。”

????祖辈“宝贝” 何以享誉四方

????“咚咚锵锵采锵采锵……”在阳光洒落的办公室内,东墙整面墙写满了吕村战鼓舞的简谱和动作图解。

????站在简谱前,南太生一面打着节拍,一面对记者说,这份简谱的初稿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初,当时为了将祖辈留下来的这一“宝贝”传承下去,他根据老艺人骈另云所述写成了鼓谱。在此后的20多年间,不断演练、摸索、完善,最终形成了现在的简谱。现在的简谱分为4段、6大部分,共16个鼓点,其中,咚代表鼓、大铙、大钗、扣钗、大锣等铜器,太代表小锣、长号,锵代表高音锣,采代表小钗。

????正是随着这份简谱的完善,安阳的吕村战鼓舞得以系统地完善、发展,从最初的12面鼓到现在的180面小鼓、16面中鼓(鼓面直径1.5米)、2面大鼓(鼓面直径2米),1面超大鼓(鼓面直径为3米),还有鼓器100多套,可以组成一支500人的庞大表演队伍。近年,吕村战鼓舞表演队先后完成了“奥运圣火传递”“全国太极拳比赛”“航空运动文化旅游节”等大型活动的表演任务,赴武汉、南京、郑州开封、邯郸、濮阳等地演出,深受好评,年收益160多万元。

????不仅如此,吕村战鼓舞收获了诸多荣誉,曾荣获“河南省民族音乐舞蹈会演一等奖”“中国非物质文化展播银奖”,编入《中国民族舞蹈集成》一书,2009年被列入安阳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被列入河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先后有26名战鼓人被评为“民间舞蹈表演大师”和“优秀民间艺人”。目前,安阳吕村战鼓舞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了使祖传的这一“宝贝”焕发新的风采,这几年,南太生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自2014年起,他积极配合开展了民俗文化进校园活动,组织优秀的战鼓队员到村里的小学教学生打鼓。至今,这一活动已开展了3年,培养了近百名小鼓手。虽然,这些祖国的花朵暂时无法参加战鼓表演,但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吕村战鼓的未来。

版权所有:安阳日报、安阳日报新农村周刊、安阳晚报、安阳慈善、大鼎手机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豫都网发布,豫都网原创及论坛、博客等原创信息,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 “豫都网-安阳日报”或“豫都网”。版权合作联系:0372-2561290。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吕村战鼓探访记》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anyang.yuduxx.com/anyangxian/630622.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