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河南新闻 > 安阳新闻 > 北关区新闻 >

情系安阳民间文化

[摘要]? ?图为付俊荣老人在整理安阳民间文化剪报(记者 侯沛丽 摄) □记者 侯沛丽 实习生 王露露 ????“彰德府,地面宽,东至回隆西至山。往南汤阴并宜沟,往北漳河老河滩……城里九府十八巷,还有七十二胡同。十八罗汉一条街,二路三道四个营。”“正月里来正月...

?

?图为付俊荣老人在整理安阳民间文化剪报(记者 侯沛丽 摄)

□记者 侯沛丽 实习生 王露露

?“彰德府,地面宽,东至回隆西至山。往南汤阴并宜沟,往北漳河老河滩……城里九府十八巷,还有七十二胡同。十八罗汉一条街,二路三道四个营。”“正月里来正月正,正月十六打花灯,安阳桥上遛百病;二月二上鼓楼,关着门子牵着牛;三月三上北关,三月十八上大院;四月里小孩要种花(种牛痘),东关奶奶庙里去烧尖儿;五月初五是端阳,吃罢粽子文峰塔上去逛逛……”这些老辈人耳熟能详的安阳民谣,如今的年轻人可能没有几个人能说得上来。为了传承和保护安阳民间文化,我市一位七旬老人退休后坚持剪报,走访安阳的一些老人,整理了厚厚两本安阳民间文化剪报专辑。

?这位七旬老人就是家住北关区红旗南社区的付俊荣,他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北关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老人爱好广泛,退休后的生活忙碌而充实。他自幼酷爱折纸艺术,2003年退休后就潜心钻研创作花纸夹。付俊荣老人创作过《北京奥运》《祖国万岁》《甲骨惊世》《文字之家》《上海世博》《神九飞天》《安阳——中国航空运动之都》等花纸夹作品。老人热衷收藏,喜欢剪报,看报、剪报已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

?7月28日上午,在付俊荣老人家中,记者看到老人整理的两本安阳民间文化剪报专辑,内容包括安阳的故事传说、民谚、民间谜语、民谣、歇后语、吆喝声、打夯号子、方言等,剪报整理得井井有条、整齐有序。记者看到,专辑有《安阳桥》《灯笼会》《拉大锯》《娶媳妇》《扫床歌》《彰德府美食》等安阳民谣,有林州趣味方言、安阳县趣味方言、安阳方言、安阳饮食方言等地方方言,有民间谚语、农谚,有地方谜语、民间谜语,有地方快板书《说安阳》,还有“绿豆哦,稠粉浆哦”这样的安阳吆喝。

?《安阳日报》《安阳晚报》等都是付俊荣老人每天必读的报纸。看报时,老人非常留心报纸上安阳各地方言、民间故事、传说、民谣、民间谚语、谜语、歇后语等内容,他把这些内容收集起来,分门别类地剪贴到文件夹里,制作成安阳民间文化专辑。

?除了剪报外,付俊荣还通过儿时记忆、走访安阳的一些老人,收集了许多安阳民间文化。他把收集到的东西记录到信纸上,保存到安阳民间文化专辑里。“我收集的这些民谣、民谚、谜语、歇后语、方言是安阳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口头创造的,它是安阳人民智慧的结晶,具有浓厚的本土气息。”付俊荣说,“流传在安阳民间的故事传说、古地名、民歌、民谚、谜语、民谣、歇后语、方言等属于地方通俗易懂的民间文学,都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些民间文化遗产是我们的祖先数千年来创造的极其丰富和宝贵的文化财富。”

?“安阳民间文化亟须保护和传承,这也是我市建设文化安阳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但是我一个人的力量非常有限,希望文化部门能面向我市各界群众征集地方方言、民间故事、传说、古地名、民谚、谜语、民谣、歇后语、方言等安阳民间文化作品,促进我市民间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付俊荣老人语重心长地说。

版权所有:安阳日报、安阳日报新农村周刊、安阳晚报、安阳慈善、大鼎手机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安阳网发布,安阳网原创及论坛、博客等原创信息,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 “安阳网-安阳日报”或“安阳网”。版权合作联系:0372-2561290。


《情系安阳民间文化》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anyang.yuduxx.com/beiguan/215988.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