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9-16 09:54 我要投稿
北关区彰北街道办事处程寸营村只有2900多口人、500多户,却有200多户内衣加工生产商户,一个村建成两个内衣加工生产园区,年产值达10亿元,产品畅销全国。9月12日,记者走进程寸营村,看村民如何——?小内衣闯出大市场?
一家内衣加工厂的工人正在工作
□ 记者 任玉霞 文/图?9月12日,记者驱车来到位于北关区与安阳县、殷都区交界处的程寸营村,这里是方圆百里闻名的内衣生产加工基地。
?一路上,村党支部书记杜增保不停地向记者介绍其村名的由来:清朝时期,该村为程村,新中国成立前为程村营、程家营,新中国成立后定为程寸营。谈起村里的名人典故,杜增保如数家珍地说,清朝咸丰二年,该村一家大户人家的孩子杜其堂中了武魁,在村里名声大振,家里修建了九门相照的院子,占地十几亩。杜增保年幼时还经常看到为杜其堂修建的牌匾,门前立着4根高大的旗杆。杜其堂家兴旺时,方圆百里流传着“东至回隆(河北省一个地名)西至山(洪河屯的一个山头),出不了城门杜文绍(杜其堂的父亲)”的谚语。目前,程寸营以生产内衣闻名全国,家家是唧唧复唧唧,只闻织布声。
?改革春风吹绿程寸营
?“我们村有着悠久的历史,民风淳朴,紧临京广铁路、107国道、京港澳高速公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快捷便利。我们村目前最有名的还是加工生产内衣,一个村子就有两个内衣加工市场。”杜增保掩饰不住内心的自豪。
?一进村,村西头的107国道旁,布匹批发、餐饮、内衣加工等各种商铺林立,宛如进入一个闹市区,路面上数辆装有布匹等货物的汽车进进出出。
?原来,该村毗邻柏庄内衣市场,20世纪80年代初期,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一些村民就用省吃俭用的钱购买一些布匹,农闲时在家生产加工内衣,然后拿到柏庄火车站及汽车站去售卖。农村民尝到甜头,开始扩大规模,雇两三个亲戚或邻居到家里加工,产品拿到周边地区售卖,如南阳、商丘等地。
?“最开始不像现在,到市场上批发布匹就可以加工生产。那时,村民去市场上买些纱,回家织成布,再拿到纺染厂染色,才能拿回家加工,过程非常麻烦,也很辛苦,咱农民就是靠这种不怕吃苦的精神才发家致富的。”杜增保介绍。
?随着更多的村民搞起内衣生产加工,并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在家生产已满足不了市场需求。2002年,村里集资在村南边盖起了程方内衣城,一期、二期共占地40余亩。随着近年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程方内衣城快速发展壮大,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入住的商户由小到大、从弱变强。目前,入住的商户已由当初的几十户发展到现在的130余户,同时辐射并形成了两个内衣专业村程寸营和方北营。产品档次有了较大提高,从单一的内衣加工逐步发展到套装、童装、棉衣等多品种加工,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尤其畅销武汉、云南、贵州、四川等省、市及安阳周边地区,并大量出口。
?由于产销对路,发展态势良好,本村村民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周边及外地商户也争相入住,刚兴建几年的程方内衣城已满足不了需求了。2007年,村委会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商议在村北边建一个更大的园区,获得一致通过。2009年,占地200亩的豫北纺织工业园兴建并投入使用,入住商户上千户,解决周边村民就业2000余人,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批发商。
?小内衣做出大市场
?“现在已经进入内衣生产加工及销售的旺季,你早上7时、晚上6时来这里看看,周边来我们村上班的人多得很,像赶庙会似的。批发商也从全国各地赶过来,村里盖的有40多个房间的宾馆都住满了,这里每天熙熙攘攘的,特别热闹。”杜增保绘声绘色地给记者描绘着。
?采访车辆驶入豫北纺织工业园,一座座集办公、加工于一体的三层楼房整齐地排列着。记者随意走进一家,老板杜永亮正在接待我市一家银行的工作人员,商谈贷款事宜。待银行工作人员走后,杜永亮告诉记者,他算是本村生产内衣的大户,淡季时囤货,每天的生产成本在10万元左右,需要大量资金,因为他的信誉好,银行工作人员会主动上门为其放贷,手续也非常简单。
?一年产值2000万元左右,产品畅销全国,甚至进入一线城市,还不到40岁的杜永亮缘何把内衣加工做得风生水起?原来,杜永亮的父亲是该村第一批在家加工内衣的村民。“我爸属于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我从小耳濡目染,放学后就在家帮着打下手,寒暑假跟着我爸去周边售卖。我爸年纪大了,我就接手了,创建了自己的品牌,有自己的设计师。从淘宝、阿里巴巴上都能搜到我的产品,外地客户一看图片就直接从网上订购。”杜永亮介绍。
????家家户户织布忙
?从豫北纺织工业园出来走进村里,3条9米多宽的大路把该村分成3块。“北边这块杜姓人家居多,中间这块和南边这块主要是张姓和李姓人家,500多户村民中有200多户开有内衣加工生产的商铺,其他村民也大都从事内衣生产加工,村里没有闲人。”杜增保边走边介绍。
?在村委会,记者碰到了在豫北纺织工业园打工的关科科,她是安阳县人,在这里打工已经3年有余,吃住都在厂里,最近想把孩子接到程寸营小学上学。72岁的老会计李树挺认真地给她开好证明。“来村里打工的外地人比较多,有的就把孩子转到我们村小学,来晚了就排不上号了。”李树挺说。
?李树挺从1962年开始在村里当会计,一干就是50多年。谈起村里的内衣生产加工,李树挺深有感触地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我们这个小村,勤劳能干的村民从自己生产加工逐步发展到雇人加工,这都是国家政策给村民创造了致富的门路,小内衣也能闯出大市场。”
?记者一行来到村民张玉霞家,她正在自家院里加工儿童内衣。“人家商户订单做不完,我负责帮忙加工,加工一件两毛钱,一天能加工三四百件,爱人在纺染厂上班,孩子小,我就在家挣个零花钱。”张玉霞乐呵呵地说。
?从张玉霞家出来,走到村南边大路上,老远就看见路边一位老人在忙活着,身边堆着几个大麻袋,记者走上前去看个究竟。原来,67岁的葛秀兰老人正在帮内衣生产商户翻袖口,翻一个袖口两分钱,大概一两秒钟就能翻一个。“闲着也是闲着,没事就干点小活。我的眼睛不好,要是眼睛好就去厂里干活了,挣得更多。”葛秀兰一边翻袖口一边说。
?村南边就是程方内衣城,商户们正忙着加工。在红心内衣加工厂,工人忙得头都顾不上抬,二楼的工人流水线作业,一楼的工人负责整理、检验、打包,门口打包好的麻袋上写着型号,准备发往全国各地。
?感恩回报春意浓
?记者一行来到位于村北边的刘猛将军庙。
?宋朝时,该村及周边区域“值蝗孽为殃,禾苗焦悴,民不聊生”。适值刘锜将军路过此地,帮助村民捕杀蝗虫,蝗殄灭殆尽。村民渡过难关,粮食获得丰收。刘锜将军治蝗事件闻于朝廷,被授予猛将军称号。为感谢刘锜将军治蝗大恩,村民修建庙宇以示纪念。
?刘锜将军治蝗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村民世代感恩不尽。村里每有大事,必先祭拜刘锜将军。改革开放的春风以及国家一系列优惠政策让村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村民自然非常感恩。“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今天百姓的好日子。我们坚决拥护党的领导,感激党的英明领导。”杜增保认真地说。
?在村北路路中央,一棵近千年的古槐树矗立着,树冠像一个打开的伞覆盖着路面,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寓意着程寸营村在内衣生产加工的道路上越走越坚实、越来越兴旺!
?
版权所有:安阳日报、安阳日报新农村周刊、安阳晚报、安阳慈善、大鼎手机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安阳网发布,安阳网原创及论坛、博客等原创信息,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 “安阳网-安阳日报”或“安阳网”。版权合作联系:0372-2561290。
《程寸营村:小内衣闯出大市场》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anyang.yuduxx.com/beiguan/245240.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