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8-25 09:24 我要投稿
原标题:把温暖送到老人心窝里
——记省模范军转干部、北关区星源敬老院院长史培西
图为史培西(右一)和敬老院的老人在一起(记者 苏迅 摄)
□记者 苏迅 实习生 赵严????36年前,他一身戎装,踏进了绿色军营,在部队大熔炉里历练自己。
????15年前,身为中校军官的他转业到地方,自主择业时可以有多种选择,而他却把自己的人生坐标定格在敬老院。
????他不仅仅是敬老院院长,更是老人们的“儿子”。对他而言,伺候老人早已超越了血缘和职责。
????他就是全省模范军队转业干部、安阳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北关区星源敬老院院长史培西。
????“办敬老院不能图挣多少钱”
????8月19日,记者走进史培西的办公室,墙壁上悬挂的“修德为善”4个大字十分醒目。“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做些对家庭、对社会都有意义的事。”在史培西眼中,养老事业是为政府分忧、替儿女尽孝,对自己也是行善积德。
????1980年,史培西从家乡内黄县参军服役。在部队期间,他的爷爷、奶奶、父亲相继过世,他为自己没有太多时间陪伴老人而抱憾。同时,他也感到社会上很多子女因为忙于工作而无暇照顾老人。2001年年初,史培西转业回乡,面对同学、朋友、亲人介绍的一个个待遇不错的工作,他却选择去一家老年公寓,先后担任副院长、党支部书记等职。
????史培西经常和老人一起吃饭、散步、聊天,逐步走进老人的内心世界,他越发觉得老有所依不仅仅是儿女们的事情,人人都应该为养老事业奉献一份爱心。于是,他决心自己创办一家敬老院,以便更好地为老人服务。
????2005年12月,史培西创办的家庭式敬老院在殷都区铁西路中段正式接纳老人,尽管最初只有一二十个床位,但他却倾注了全部的精力。
????“办敬老院不能图挣多少钱,而要考虑如何让老人生活得更舒适,让其子女更放心。”史培西的这种理念受到众多老人及其子女的欢迎。2009年,他的敬老院迁至殷都区焦邵村时,已入住近百位老人。
????怀着对老年事业特殊的感情,史培西在敬老之路上迈出了更大的步子。2013年,他投资300多万元,在东风桥北段建成一家宾馆式敬老院,共有房间120余间、300余个床位。
????“敬老院有活动室、图书室、医疗室,房间有空调、卫生间、电视、电话、呼叫器,这里环境好、服务好、吃得好,来了就不想回去了。”78岁的范通运老人是一位退休干部,住在敬老院里,他觉得既方便又舒适。
????然而,为了这一切,史培西却付出了太多的艰辛。“我的工资都用在建设敬老院上了,而且还欠了亲戚朋友不少外债,我的住房也在银行抵押着。”这些年,史培西遇到过不少困难,但他都咬牙挺了过来。
????“照顾老人要有爱心、耐心和孝心”
????史培西是院长,也是护工,更像老人们的“儿子”。
????记者在敬老院采访时,看到一位老人将大便弄得衣服上、床单上到处都是。见此情景,史培西二话不说走上前,他先把老人带到卫生间,帮老人脱掉衣服,为他擦洗身体,再为老人换上干净的衣服,然后用温水给老人泡手、泡脚,最后把床铺整理干净,扶老人上床。
????当记者感叹史培西对照顾老人的“流程”如此熟练时,他显得十分平静。“照顾老人要有爱心、耐心和孝心,要抹得开面子,放得下架子。”史培西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80多岁的王莲花老太太是一位偏瘫老人,语言表达不清,刚来敬老院时一直闹着要回家。史培西连续一个多月陪在老太太身边,坐在床头唱歌、讲故事,像哄小孩子一样哄她入睡。
????有一次,一位老人突发疾病住院。由于老人的子女都在外地工作,不能及时赶回,史培西和妻子秦青竹一起在医院照顾老人,直到其家人回来。
????70多岁的张老汉有一段时间大便干结,采取多种治疗方法都解决不了问题。看到老人难受的样子,史培西戴上手套用手一点点为老人往外扣大便。“史院长,我们当子女的这些也很难做到。把老人送到您这儿,我们一百个放心。”老人的家属特别感动。
????目前,星源敬老院住着130多位老人,其中半自理、失能老人占了多半。在史培西的言传身教下,护理人员对老人们照顾得细致入微,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老人来这里入住。
????从部队政治处副主任到北关区道德模范,史培西实现了当初创办敬老院时许下的诺言:“既要当好院长,又要当好孝子。”
????“老人把敬老院当家住,我们把老人当父母看待”
????“每天伙食不重样,比在家里吃得还好。”记者采访当天正赶上敬老院中午吃饺子,香喷喷的饺子让80岁的秦老太太吃得有滋有味。
????“凡是老人在家能吃到的,在这里也一定能吃到;凡是市场上有卖的,只要老人咬得动,也保证让老人吃得到。”为了让老人们吃好一日三餐,史培西没少费心思,除了变着法儿做好家常便饭,像虾、蜜枣、荔枝这些平时老人轻易吃不上的东西,都会出现在敬老院的食谱上。
????“有些老人刚来敬老院时感觉孤单,个别老人脾气古怪,我就要求员工多和老人交流,多给他们关心,并在丰富老人的生活上下功夫。”史培西告诉记者,阳光明媚的日子,他们带老人去逛公园。逢年过节,他们和老人一起吃团圆饭。他们还请来省内名家名角,给老人们唱戏。
????“老人把敬老院当家住,我们把老人当父母看待。”史培西相信,只要对老人真心付出,就会赢得老人的信任。去年农历除夕,刘老汉被子女接回家过年,可当天下午老人就回到了敬老院。“敬老院人多热闹,比在家还舒心。”老人乐呵呵地对史培西说。
????史培西多年的辛勤付出也为他赢得了诸多荣誉,他先后获得河南省第二届优秀复转军人年度新闻人物提名奖,省、市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创业标兵,北关区道德模范提名奖等多个荣誉称号。
????“等条件成熟了,准备安装一部电梯,配合楼梯和坡道,更方便老人出行。然后再购买一辆专供半自理老人乘坐的汽车,让更多的老人有机会出去转转。不发展对不起老人对我的期望,不干出名堂对不起获得的这些荣誉。”为老人提供更好的服务,就是史培西最大的心愿。
◆短评◆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苏迅
????孟子曾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史培西身为敬老院院长,实际上干着服务员的工作,老人的吃喝拉撒、治病送医,他都要亲自操持。他恪守对老人尽孝就是对社会尽责,用一种朴素的力量,撑起了人世间的大爱。
????记者采访史培西,其言语中透出的是纯朴厚道和对养老事业的孜孜追求。在部队,史培西曾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转业从事敬老事业,他身上始终保持着共产党人的一份执着,以高昂的情绪和积极的态度践行着平凡人所做的不平凡的事业,将爱心、耐心和孝心不断播撒在敬老院老人们的心中。他用自己默默的付出,诠释了尊老、敬老、爱老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深刻内涵。史培西,我们为你点赞。
版权所有:安阳日报、安阳日报新农村周刊、安阳晚报、安阳慈善、大鼎手机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豫都网发布,豫都网原创及论坛、博客等原创信息,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 “豫都网-安阳日报”或“豫都网”。版权合作联系:0372-2561290。
《把温暖送到老人心窝里》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anyang.yuduxx.com/beiguan/457868.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