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5-30 08:50 我要投稿
图为21克映像工作室5名创业人员。
□记者 王龙 叶剑宇 文/图他是一名“85后”,年纪虽然不大,但以他为首的制作团队在业内的名气很大。
刘常江,作为21克映像工作室的创始人,和张树青、李学军、赵海、霍光耀几个要好的朋友抱团儿发展,共同完成了许多大型拍摄作品。每次有拍摄任务时,他们就像一个战队,5个人分工协作,互相指导,将拍摄作品专业、高效、完美地呈现在客户面前,受到了客户的广泛赞誉。
春末夏初的一个午后,在市区一个公共篮球场上,一场激烈的篮球赛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篮球场边,刘常江和他的四个伙伴架起摄像摇臂,定好各种机位,正在对这场球赛进行全程记录。
“这是我们团队的一次实战演练,目的就是训练我们5个人的配合默契度,积累团队拍摄体育比赛的经验。”比赛间隙,刘常江与记者谈起了他的团队,“我们5个人都对影像艺术十分热爱,在婚庆、广告、影视创作这个圈内,大家相互了解,各有所长,组成一个团队进行创业,不仅整合了每个人手中的资源,拓宽了发展空间,更为工作室以后做大做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刘常江是这个团队的创始人,同样也是一名优秀的摄像师。“我十分喜欢摄像专业,上大学时,我学的专业是影视后期制作。大学二年级时,我就开始利用假期去影视公司打工学习,但是真正让我决心要在这行干出点名堂,还要说起我在深圳打工的经历。”刘常江说,大学毕业后,他到深圳一家影视制作公司打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为华为公司宣传片制作了一个30秒的片头,客户观看后非常满意,当即支付了1万元,这让他感到在这个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刘常江很快掌握了摄像、剪辑、后期制作等技术,决定回到安阳创业。“当时,我凑了3万元,买了一个二手摄像机,配了1台电脑。”刘常江说,他回到安阳后,正赶上全国婚庆行业开始专业化经营。他开始拿着摄像机,在各个婚礼现场为新人拍婚礼录像,并完成后期制作。
短短两年时间,在个人创业的道路上,刘常江已经小有成就,在圈内也较为知名。但是,一直在摄像行业单打独斗的他遇到一些场面大、后期制作复杂的拍摄作品时,往往效率不高,效果也不尽理想,感到力不从心。于是,他萌生了一个想法,如果能把圈内志同道合的朋友组成一个团队,会不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2013年,在一次朋友的婚礼上,他邀请了同样有着丰富摄像经验的好友张树青一起拍摄。从婚礼拍摄现场到后期制作,他们进行了合理分工。除了都有丰富的摄像经验外,刘常江善于制作后期特效,张树青善于视频剪辑,两个人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婚礼视频完美地制作出来。两个人不约而同地有了组建团队的想法。
随后的两年里,陆续有3个人加入这个团队。他们5个人不仅是一个团队,更像一家人,建立了深厚的团队情谊。如今,刘常江的摄像团队在行业内已经崭露头角,他们参与了安阳本地多部影视剧创作,与数十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不少网站都有他们的作品。
“镜头是我们的眼睛,作品是我们的灵魂。”采访中,这个创业团队的5个人不约而同地表达出了他们的心声。
“我们在每次拍摄时,从前期策划、拍摄到后期剪辑、制作完成,都会和客户进行深入沟通,把客户当成自己的朋友,用我们的真心,让客户感受到真情。”刘常江感慨地说。
从个人创业到团队创业,刘常江感受颇深。他告诉记者,近期,他通过报纸、网络了解了不少创业政策和创业人物,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要求感到兴奋,对自己选择创业这条路充满信心。“几年前,我也是从大学走出来的毕业生,我很能理解大学生创业的艰辛,我们团队在发展的过程中,很希望能够与安阳的高校建立联系,把我们这个团队作为相关专业实践基地,为大学生和爱好摄像的朋友提供一个学习沟通的平台,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也为我们团队将来的发展奠定人才基础。”采访结束时,刘常江代表他的团队如此说。
《众创空间》栏目热情欢迎广大读者和网友积极参与,将您的创业故事、创业梦想、在创业创新方面的奇思妙想等寄给我们。
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和我们联系:来信请寄安阳日报社经济新闻部,邮编:455000;电子邮件发送至ayrbjjb@163.com;微信请关注安阳网微信公众号anyangnet。
扫描二维码,关注安阳网微信公众平台。
上一篇:读者关注
《抱团儿发展赢未来》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anyang.yuduxx.com/jinri/180536.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