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8-25 09:12 我要投稿
□记者 冀晓东 李 扬
?位于安阳县西北部的李珍村,有一段不能忘却的抗战历史。
“此地聚物华天宝,有通衢大道,天蓝水清,绿树缠绕,群山环抱,尽显田园风貌。回顾历史,让人津津乐道——抗日战争,吹响号角。神出鬼没游击战,白云山下党旗飘。冲锋在前为解放,群情激昂冲云霄。鬼子被打跑,父老乡亲,眉开眼笑。”李珍村志如是记载。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前夕,记者走进安阳县都里镇李珍村,追寻前辈足迹,了解抗战历史,缅怀革命先烈,激发奋进力量。
?8月5日,天高云淡,微风习习,古城安阳迎来了一个难得的凉爽天气。一大早,我们驱车前往李珍村。
?干净宽敞的公路、枝繁叶茂的林木、层层叠叠的梯田、错落有致的民居……刚进入李珍村地界,美景随即映入眼帘。李珍村给了记者良好的第一印象。
?“快去把王马成大爷请过来,他老人家最了解咱村的抗战历史,最有发言权。”在村委会大院,李珍村党支部书记张保红得知我们的来意,忙吩咐村干部。随即,他转身向我们介绍,李珍村北望漳河水,南拥清凉山,西依太行,东接寿安(北岭),自古就是一方闻名遐迩的风水宝地。
?李珍村因何得名?
?“这里自古矿产资源丰富,由于长期开采矿石,村里的白云山上形成了许多洞窟,因此得名矿窟村,俗称古矿村。由于‘矿窟’二字的繁体字字体繁杂,又嫌‘古矿’名字不雅,1937年,矿窟村即依‘古矿’谐音更名为公光村。一直到1947年,中共安阳县委二区区委书记李珍到白云山侦察敌情,途中深陷敌人埋伏,壮烈牺牲。为纪念李珍同志,公光村改名为李珍村。”张保红为记者答疑解惑。
?张保红告诉记者,李珍于1922年8月出生于河北省磁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37年考入大名法文中学,接受了马列主义教育。1937年10月18日,日寇攻陷磁县后,李珍瞒着父母和新婚妻子毅然离家,参加了八路军太行区抗日先遣队。1938年,李珍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到磁县县委组织部工作,1942年调任中共安阳县委二区区委书记。当时,李珍领导广大群众抗击日寇和蒋匪,打土豪分田地,深受群众爱戴。
?1947年4月6日,李珍到白云山侦察敌情,途中深陷敌人埋伏,他率部顽强抵抗,终因寡不敌众壮烈牺牲,时年24岁。当年4月25日,安阳县委、县政府组织二区群众在公光村隆重举行李珍烈士追悼大会,并立碑纪念,告慰英灵。为纪念李珍同志,公光村改名为李珍村,并将农历二月十五定为李珍烈士纪念日。
?日寇入侵 百姓遭殃
?说话间,王马成老人已经步入村委会大院。
?“马成大爷来了!”看到王马成老人走进村委会大院,张保红一边热情地打着招呼,一边快步走到老人身边,搀扶着老人。
?“没事儿,我这身体还中!”虽然已经86岁高龄,但老人说起话来仍然声如洪钟。当听说记者一行是特意来采访李珍村抗战历史的,王马成感慨地说:“俺11岁就当了村里的儿童团团长。那段历史俺一辈子都不会忘,也不能忘!”
?没等记者多问,王马成就打开了话匣子。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日寇大举南下。同年11月5日,安阳沦陷。1938年3月30日,国民党河北独立第三游击队司令李福和率部投降日寇,改编为“皇协军”第一军。同年4月,李部进驻安阳县水冶镇。随之李部将水冶、积善、观台等地连成一道封锁线,由公路、封锁沟、碉堡构成。
?当时,公光村地处太行山八路军抗日根据地与日伪敌占区的交界处。王马成深有感触地说,“鬼子三天两头到村里扫荡,天上飞机扫射,地上大炮轰炸,村民白天不敢下地耕种,夜晚不能安心睡觉。他们见人就杀,粮食要抢光,牲畜要掠夺,房屋要烧毁,无恶不作,真是坏透了!”
?资料统计,公光村在日寇扫荡中遭受巨大损失,房屋损毁83间,20多人遇害,40人受伤,损失粮食700多担,30多头牲畜被抢走,其他财产不计其数。
?“东边一只狼,西边一群羊,羊儿不抵抗,狼来糟蹋羊,鬼子狠心赛过狼。中国人民不当羊,团结起来有力量,坚决消灭日本狼!”回忆着日寇的暴行,王马成老人义愤填膺。说到兴处,老人小声吟唱起当时的抗日歌谣,歌词字里行间浸润着悲与愤、反抗与力量。
?抗日救国 群起反抗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1938年,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直下太行,来到公光村一带开展抗日游击战。1940年8月,安阳县抗日民主政府正式成立。
?“八路军是咱老百姓自己的队伍,我们衷心拥护,全力支持。那时候,村民常常给八路军战士缝衣送饭。我们儿童团的主要任务就是站岗放哨,查路条,送情报。”王马成老人滔滔不绝地讲述着那段让他一生都无法忘却的经历:当时,村民吴正国、张全和、吴士群等进步青年首批加入了抗日民主政府的区干队。之后,吴正国回到村里组织青壮年成立了民兵队,为了麻痹敌人,起名为“护秋队”,主要任务就是配合八路军、区干队进行抗日斗争。
?1942年冬,中共安阳县委委员、八区区委书记胡宾到公光村秘密活动,访贫问苦,培养工农抗日积极分子,秘密建立地下党组织,暗中发展地下党员,努力拓展抗日根据地。1943年,公光村村民吴合松、吴合彬、吴士成、吴栓林等人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成立了公光村第一届党支部。此后,公光村党支部成为村民争取民族解放的坚强战斗堡垒。
?“敌人不熟悉地形,我们却对公光村的地形了如指掌,这是咱最大的优势。军民合力,凭借山地和矿窟展开游击战、麻雀战、蘑菇战,打得敌人心惊胆战。”王马成介绍,在村党支部的组织发动下,公光村于1943年年底正式成立了基层人民政权村公所。村公所负责全村抗日反奸、清匪除霸、前线支援、组织生产等工作。1994年年初,自卫队、青年团、儿童团、妇救会等各种革命群团组织在村里相继成立。
?至此,抗日救国的人民战争蓬勃兴起,公光村民兵和广大群众胜利击退了日寇的多次扫荡,紧密配合了八路军攻打石涧、鲁仙、积善等地日伪据点的战斗。据统计,在抗击日寇、保卫家园的战争年代,公光村发动群团组织与敌人进行了殊死搏斗,村里先后有30多人壮烈牺牲。
?军民肩并肩 攻克白云山
?在李珍村,提起抗战历史,不能不说白云山攻坚战。这场军民联手英勇杀敌,炸毁敌人3个炮楼,攻克白云山的战斗堪称经典。
?今年70岁的张林生老人是李珍村的前任党支部书记,对李珍村的抗战历史颇为了解。说起白云山攻坚战,张林生难掩激动。沿着历史发展的脉络,老人向记者娓娓道来。1942年秋天,日寇对安阳县西北山区的抗日根据地实行“蚕食”政策,在位于公光村东部的白云山上修筑了3个炮楼,把南北狭长的安阳县抗日根据地分割成两块。中间的炮楼高大坚固,并且筑有地下暗堡,里面驻守着日军和伪军的头目。南北两端的两个炮楼相对较低,多为伪军驻守。3个炮楼的周围拉上了铁丝网,网外挖有一圈深沟,沟上设吊桥。敌人登高望远,将公光、古井、好井、东傍佐等几十个村庄置于监视之下。
?1943年秋,中共安阳县委和抗日政府组织领导抗日根据地群众全力支援太行军区部队攻打白云山。八路军、区干队首先派区干队队员吴振国化装侦察,摸清了白云山日伪炮楼的兵力部署。9月6日傍晚,大部队尚未出发,天就下起了大雨。为抢抓时机,公光村“护秋队”骨干吴振国、张成俊头戴草帽在前方带路,八路军战士冒雨向白云山行进。当夜,急行军行至公光村村头,为避免惊扰当地群众,部队绕小道登上山顶。
?“此时,雨正好停了,天上的乌云逐渐散去,敌人的炮楼隐约可见。”张林生越讲越带劲儿,指挥员一声令下,战斗打响了。八路军战士用刀砍断敌人布设的铁丝网,架上木板跳过壕沟和鹿寨。肩背炸药包的战士飞跃而上,瞬间就冲到了敌人的炮楼前。这时,炮楼里的日伪军才从梦中惊醒,匆忙应战。凌晨2时许,八路军战士点燃炸药包,随着“轰”的一声巨响,整个炮楼瞬间倒塌。炮楼里20多个日伪军全部被埋在碎石当中。至此,白云山南端的炮楼被攻克。
?位于白云山中峰的炮楼是日寇的主要堡垒,敌人依仗高大坚固的工事和地下暗堡顽固抵抗。八路军战士用迫击炮把敌方炮楼顶部的瞭望岗楼摧毁后,所剩日寇慌忙逃入暗堡,并集中全部力量向八路军疯狂射击。
?“敌人在暗处,我们在明处,贸然进攻肯定损失惨重。”王马成接过话茬对我们说,“很快,有战士提议用‘土坦克’(即两条棉被浸水后搭在木桌上,战士钻到桌子下顶着桌子前进)当活动掩体,在火力掩护下进行定点爆破。有了办法,说干就干。两位身材较小的战士藏于‘土坦克’下慢慢向敌人的暗堡摸去。在火力掩护下,他们成功将炸药包点燃。又是一声巨响,日寇最大的一个炮楼‘开花’了!”
?伴随着冲锋号的响起,八路军主攻部队冲到炮楼外,对日寇展开政治攻势,宣传我方政策,劝其缴械投降。最终,日寇举起白旗缴械投降。白云山北端炮楼内一个排的伪军见大势已去,纷纷弃械四散逃窜,最终被埋伏在山脚下的公光村民兵抓获。
?经过一天的激烈战斗,白云山上的3个炮楼被我方全部攻克,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粉碎了日军“蚕食”太行抗日根据地的阴谋。白云山攻坚战成为一个历史节点,我市抗日斗争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安阳县乃至全市抗战热情空前高涨。
????红色李珍 英雄辈出
?在党组织的指挥下,李珍村的抗战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抗战英雄也越来越多,公光村“护秋队”队长吴振国就是一名传奇的抗日英雄。
?1942年秋,吴振国奉命到铜冶桥侦察敌情,他看见两个日军军官到理发店理发,便假装理发,尾随而进。等到两个鬼子躺下来刮胡子时,吴振国抽身跃起,直奔鬼子挂手枪的墙边,摘下两支手枪就夺门而出向西飞奔。鬼子见有人抢枪,顾不得满脸肥皂沫,慌忙从躺椅上爬起来追赶。走惯了山路的吴振国腿上功夫了得,加上经过侦察培训,翻墙越屋如履平地,鬼子怎能追上?鬼子一直追过好井村,但那时吴振国已进入解放区,两个鬼子只好垂头丧气地原路返回。此后,吴振国在侦察敌情过程中,多次缴获敌人的枪支、军号、头盔等物资。“一时间,吴振国名声大震。在当时的公光村乃至整个安阳县,鬼子‘提吴丧胆’。” 回忆起这段历史,张林生兴奋地说。
?1943年夏季的一天,吴振国带领民兵赴安阳市区,一整天埋伏在铁路旁的草丛中,等巡逻的日寇铁甲车开过去后,他们迅速拆掉铁轨,致使日军的铁路瘫痪,观台至安阳的火车一度停运。
?1944年8月16日,事先探知一小队日军要扫荡公光村,吴振国所在的区干队与村里的民兵严阵以待,趁日军在打麦场上吃早饭时突然发起攻击。吴振国深知我方武器装备差,每次战斗总是约定时间同时向一个目标开火,这次战斗也不例外。吴振国当场击毙3名鬼子,其余日寇四散逃窜,罐头、餐具、头盔撒了一地……
?走在李珍村的大街小巷,提起李珍,当地群众都会竖起大拇指,发出由衷称赞。模范区委书记李珍是当时太行根据地众多抗日志士中的一位典型代表。
?位于白云山脚下的李珍烈士纪念苑真实地记录着李珍烈士及广大村民的传奇抗日故事。烈士亭里树立着李珍烈士纪念碑,群英壁上雕刻着民兵英勇抗战的壮丽画卷,纪念馆里陈列着抗战勇士们的遗物,纪念廊中存放着不同时期革命烈士的纪念碑……记者身在其中感受颇多。
?“为纪念和缅怀革命先烈,我们村在2006年修建完成了李珍烈士纪念苑。如今,李珍村已经成为安阳县的爱国教育基地,每年清明节和李珍纪念日,前来瞻仰的人络绎不绝。”采访即将结束,李珍村党支部书记张保红动情地对记者说,“李珍村的土地是红色的,革命先烈不怕牺牲、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这种精神在李珍人心中铸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我们将永远牢记历史,继承先辈遗志,在这片红色热土上书写新的壮美篇章!”(本版照片均为冀晓东摄)
李珍烈士雕像
村干部在抗战烈士纪念廊下介绍情况
重修的位于白云山顶的炮楼
记者走进炮楼了解其内部构造
李珍烈士纪念碑
?
?
版权所有:安阳日报、安阳日报新农村周刊、安阳晚报、安阳慈善、大鼎手机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安阳网发布,安阳网原创及论坛、博客等原创信息,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 “安阳网-安阳日报”或“安阳网”。版权合作联系:0372-2561290。
《众志成城抗日寇 血染青山铸丰碑》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anyang.yuduxx.com/jinri/231513.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