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1-17 09:29 我要投稿
□本报记者 刘剑昆
他曾是一名颇有名气的乡村木匠,年轻时靠自己的手艺打家具挣钱。如今,54岁的他已经成为三家家私旗舰店的老板。他叫杨长德,在林州市采桑镇,他是一个颇有名气的人物。
告别打工回乡创业
杨长德是林州市采桑镇棋梧村人。他的家私店名叫宏丰蓝森家私城,总店位于采桑镇区北部呼家窑村南部一个名为张东坡的地方,另外两家分店分别开在姚村镇冯家口村和合涧镇木纂村。2015年12月4日,记者到宏丰蓝森家私城总店,想见见这位创业人物,他的大儿子杨俊林告诉记者:“我父亲到合涧镇的店里去了,这几天生意好,他每天三个店都要去转转。”
20多年前,杨长德就是采桑镇一带的好木匠,好多工队都找他到工地承揽木工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家具提出了新要求,尤其是年轻人,眼光越来越高,这让头脑灵活的杨长德看到了商机。他放弃外出打工的机会,回家干起了木匠。
杨长德在家做家具出售时又带起了徒弟,也把哥哥领进了“门”。起步阶段,杨长德比葫芦画瓢,把买来的木材打造成时尚的家具,吸引了客户。随后,他又干起了来料加工。由于一切按客户的要求办,用的又是客户自己挑选的原材料,因此受到客户的喜爱。杨长德在采桑镇有了名气。
20世纪90年代初期,商业兴盛,杨长德和妻子一合计,在村子里开了一家小卖部,由妻子负责经营。夫妻两个我做木工你开商铺,小日子过得很是滋润。
念好生意经创大业
“后来,来找我父亲打家具的人多了,家里根本盛不下这么多的木料,我父亲便又想到了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杨俊林说,他父亲选择的第一个地方是采桑镇。
巩固成熟市场的需要,让杨长德选择了本镇。经过几年发展,他发现,客户最需要的是适合自己现有空间的家具,更希望看到华丽油漆下面到底是啥料。于是,一个大胆的想法在杨长德的心中形成,那就是前面开店后面设厂生产,让客户先在店里选择中意的家具,然后到厂里看原材料和加工过程,最后再决定要什么样式、使用什么材料。
2005年,一家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家具城——宏丰蓝森家私城成立了,杨长德的“木匠铺”脱胎换骨,走上了现代化生产的新路子,并且成功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成了林州本土名副其实的家具生产厂商。
前店后厂的格局让杨长德实现了心中的梦想,也为他谋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从2005年到2011年,他的经营效益连年翻番。2011年,宏丰蓝森家私城第二家旗舰店在合涧镇木纂村村西建成;2015年,第三家旗舰店在姚村镇冯家口村村委会南开业。至此,杨长德的“木匠铺”生产营业总面积达到3万平方米,他也实现了由一个小木匠到大老板的华丽转身。
找准定位立足乡村
杨长德从乡村木匠铺起家,现在三个旗舰店都建在农村,有他自己的想法。
“我们的市场定位在农村,因为农村有林州80%的消费人群。”杨俊林说,在他和父亲准备在采桑镇建厂设店的时候,林州市区有商铺业主曾找过他们,但他们在综合比较后,仍然决定把厂和店建在农村。
对此,杨长德也有更多的考虑。如果把商铺开到市里,房租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且客户见不到生产加工过程,缺乏现场体验,跟国家大品牌家具竞争起来难以占领市场。再有,稳定的市场客户群希望以合理的价位购买产品,如果其他开支大了,就不能更多让利于客户。
为此,杨长德决定立足乡村,为更多中低消费人群服务,以前店后厂、事前设计、终身保养的原则增加客户的生产加工体验,以更适合消费者需求的理念把自己的厂办好,店开好。
《杨木匠的乡村创业史》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anyang.yuduxx.com/jinri/316487.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