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河南新闻 > 安阳新闻 > 殷都安阳 >

“高老夫子”的生活哲学

[摘要]图为高鹏杰在为老母亲洗头 □记者 郭荣 文/图 “善”“和”“勤学”这4个字既是高鹏杰的家训和座右铭,也是他自己人生观的核心。高鹏杰今年74岁,是林州市原康镇原康村人,他总是穿着整齐,为人处世坚持自己的一套生活哲学,村里人都说他是“老夫子”。 ????...

图为高鹏杰在为老母亲洗头

□记者 郭荣 文/图

  “善”“和”“勤学”这4个字既是高鹏杰的家训和座右铭,也是他自己人生观的核心。高鹏杰今年74岁,是林州市原康镇原康村人,他总是穿着整齐,为人处世坚持自己的一套生活哲学,村里人都说他是“老夫子”。

????8月16日,记者来到原康村,刚到高鹏杰家门口,就看到门匾上“善和勤学”4个大字,刚劲有力,格外显眼。高鹏杰告诉记者,这4个字是他琢磨了很久才定下来的。不仅如此,他还把这4个字写进对联里、刻到祖碑上,到处传播,时刻宣扬。

????和睦为贵

????高鹏杰在自己画的国画四扇屏“和”字的题款中说,天和雨顺,地和物丰,人和安宁。而在生活中,高鹏杰也一直秉承着和为贵的准则。

????早在1979年,高鹏杰家人在新乡封丘县东关居住时,院里的树枝伸到了西院邻居家。为了让院子更亮堂,邻居直接把伸过来的树枝砍掉了。高鹏杰母亲前去理论,被邻居推倒在地,为此高鹏杰十几岁的儿子上前与邻居打闹。高鹏杰听说后,专门从洛阳回到封丘家中处理此事。“我当时提了点礼物,冒着挨一顿打的危险去邻居家和解。”高鹏杰向记者介绍。高鹏杰的诚意感动了邻居,还没等他说明来意,邻居就一再认错,砍树不该不打招呼,更不该推倒长辈,并拿出钱表示赔偿。而高鹏杰却替孩子们承认错误,说孩子们不该打闹。高鹏杰说:“面对面说清楚,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这样结下的冤仇才会抹得干净利落。”

????高鹏杰总是以和睦为前提,因此邻里之间的矛盾都能轻而易举地化解。1990年,高鹏杰院子里的榆树枝被大风刮断,把邻居的后房坡给砸了一个大洞。邻居为此很气愤,高鹏杰和妻子买了两个大西瓜,主动上门赔偿、道歉。邻居看高鹏杰态度诚恳,认罚认赔,怒气一下子就烟消云散了,一场矛盾纠纷就这样被高鹏杰轻松化解。

????善意为根

????高鹏杰行善积善,以善为宝。高天佑是高鹏杰的小学同学,年轻的时候在砖窑工作时被机器铰掉了脚趾,之后便不能再干活,家里还有债务,十分困难。2010年,高天佑突然患上了重病,他唯一可以依靠的女儿也远在外地。他女儿从网上找到一种药可以治疗父亲的病痛,但当地没有卖的。高鹏杰听说后,主动帮助他在新乡到处寻药,最终找到了这种药,并当即自己掏钱买了下来。不仅如此,高鹏杰还给他写了个横幅,作为精神鼓励挂在高天佑床头。高天佑服药一年,高鹏杰给他掏了一年的药钱。现如今,病人康复了,要还高鹏杰药钱,高鹏杰却一分未取。他说:“救人是做善事,咱不图钱。”

????2011年,高鹏杰家盖房子时,连带着加固了邻居墙后的根基。邻居老太太直夸高鹏杰心眼好。高鹏杰却觉得这是应该做的:“两家挨着水道,不一起打严实,出水都不利。”谈到这里,高鹏杰激动地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做善事是雷锋教我的,是雷锋塑造了我的人生。” 高鹏杰从1963年开始学习雷锋写日记、学毛泽东著作、做好事,年年都是学习毛泽东著作积极分子,曾经出席黑龙江省学毛泽东著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高鹏杰说,他写过24本日记,可惜的是1969年战备轻装,准备打仗,被迫全部烧掉了。日记虽然烧毁了,但雷锋的精神却永远印在了高鹏杰的心中。

????传承文化

????高鹏杰1963年结婚之后去了部队,戎马半生,辗转大半个中国,退休后在家照顾年迈的母亲。本着对家族文化的热爱,高鹏杰于2005年开始修起了家谱。

????说到家谱,高鹏杰一下子激动起来,他拿出一本残破不全的家谱向记者展示:“这是三叔去世前留给我的,我一直珍藏着。”写家谱的时候高鹏杰提前列好名单、地址,排好表,按照日程表前往山西寻找高姓人家。15天的时间,高鹏杰跑了山西省13个县。由于人生地不熟,有时候辗转一天才能找到几户。2008年清明节前,高鹏杰终于完成了对家谱的编辑工作。不仅如此,很多传统的东西都从高鹏杰的身教中继承下来,比如,给长辈洗头、洗脚、剪脚趾甲,除了遇上大风大雨,人们几乎每天都能看见他在家门口陪老母亲聊天。高鹏杰的女儿高寒对记者说:“老爹并没有想当谁的榜样,性格是天生的,他的这种性格给了我稳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不管这世道怎么变化,我的生活一直很安心、快乐。”  记者感言:年轻时,征战南北,半生戎马,年老时,返回家乡,传承文化,高鹏杰的故事足以让我们肃然起敬。

????现如今,在被信息裹挟的时代洪流中,很多人迷失了方向,找不到源头。我们高喊着保护文化,但文化渐渐成为一架空洞的躯壳。当我们熟悉着流行音乐的旋律,也不要忘了宫商角徵羽;当我们踏入麦当劳的门口,也不要忘了田地的味道。铭记与传承,才是对文化最深刻的思考。

版权所有:安阳日报、安阳日报新农村周刊、安阳晚报、安阳慈善、大鼎手机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豫都网发布,豫都网原创及论坛、博客等原创信息,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 “豫都网-安阳日报”或“豫都网”。版权合作联系:0372-2561290。


《“高老夫子”的生活哲学》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anyang.yuduxx.com/jinri/470186.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