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12-28 11:15 我要投稿
原标题:心怀感恩的七旬志愿者
——记大寺前社区居民张爱花
□记者 尚丽娟
?? 她满头银发,精神饱满;她热心助人,不计较个人得失;她礼让邻里,用生活中平平凡凡的事、点点滴滴的情诠释人间真爱。她就是张爱花老人。
????现年76岁的张爱花是文峰区大寺前社区一名普通居民,和孙子六六一起住在大寺前街8号院。10月26日,记者见到张爱花时,她正在社区创办的“巧媳妇工程·爱心手工馍”义卖点为大家服务。只见张爱花把预留给辖区困难居民的5份“爱心馍”包装好后,便开始麻利地将馒头装进塑料袋递给来买馒头的居民。
????“今年8月,我们和辖区幼儿园设置了这样一个馒头义卖点,除了帮助辖区困难居民吃上免费的‘爱心馍’,我们每卖出一个馒头就捐出一分钱,到年底所有钱款将全部用于帮助社区的困难居民。义卖点刚开张,张奶奶就自告奋勇来当志愿者,义务为大家服务。”大寺前社区主任曲存香说,“其实张奶奶也挺不容易的。”原来,张爱花的孙子六六从小患脑瘫,他的母亲离家出走后,其父亲在外打工维持生计,六六全靠奶奶照顾。
????“六六虽然有残疾,但这么多年,他经常得到社区和周围好心人的帮助。为了感谢大家对我们的帮助,我特别希望能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来回报大家。”张爱花用朴实的语言说。正如她所说的那样,多年来,张爱花一直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对社会的谢意。家里不穿的衣服,她拿来改成小手袋、抱枕等,送给附近的邻居。只要有居民来找她改裤边、缝补衣物,她总是放弃自己的时间,主动为居民缝补。“她是个好人啊,有时候饭都顾不上吃,先帮我们补裤子,而且她每次都帮人帮到底,从不推辞,从不忌讳什么。”张爱花的邻居谭女士说。
????除此之外,一些旧衣服也会被她缝制成一沓沓手工坐垫,放在雷锋广场服务站,供附近居民免费使用。冬天冷的时候,她及时将这些坐垫放在附近的公共长椅上,不但让休息的市民不至于感觉太冷,还方便了在广场上锻炼身体的市民和看书读报的人。
????张爱花还是社区有名的“热心大妈”,是个闲不住的人。不管社区有什么工作,只要通知她,她就成了社区的“广播员”“协助员”。今年,为了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她天天戴着志愿者小红帽在社区每条街道穿行,大街小巷出现不文明行为她马上进行劝导,遇见乱扔乱倒垃圾的居民,她就微笑着劝阻对方,直到把对方说得心服口服,她还拿着创建文明城市宣传卡挨家挨户上门宣传。
????“因为张爱华人缘好,大家都愿意跟她说心里话,帮我们社区调解了不少纠纷和矛盾。”曲存香说。谁家夫妻吵架、谁家有了纠纷都喜欢找张爱花“摆一摆”,只要她出面就没有解决不了的矛盾,社区居民还送给她一个“贴心调解员”的称号。大寺前街有对小夫妻,结婚后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吵得邻里意见很大。张爱花知道后,三天两头上门做小夫妻的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嘴皮子磨破了,终于解开了小夫妻之间的“疙瘩”,现在小夫妻见了张爱花亲切地称其为张大妈。
????国庆前夕,张爱花被诊断出患上糖尿病。在她住院治疗期间,社区的居民听说后都纷纷前去看望。“当时,大家来看我,我心里特别温暖,想着出院后一定继续好好为大家服务。”张爱花说。如今,每到晚上,大寺前社区的大街小巷经常能见到张爱花义务巡逻的身影。“晚上闲着也是闲着,还不如在辖区内的街道溜达溜达,既锻炼了身体,又巡视了社区周边的安全隐患。”张爱花说。
????记者感言:张爱花虽然只是社区一位平凡的居民,但她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爱心行动感染着身边无数的居民,也正是这些不平凡的小事和高尚的品德,让社区居民把奉献社区、服务社区的精神当成一种风尚。
版权所有:安阳日报、安阳日报新农村周刊、安阳晚报、安阳慈善、大鼎手机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豫都网发布,豫都网原创及论坛、博客等原创信息,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 “豫都网-安阳日报”或“豫都网”。版权合作联系:0372-2561290。
《心怀感恩的七旬志愿者》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anyang.yuduxx.com/jinri/529523.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