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1-24 09:00 我要投稿
□记者?张璐
????她是一个残疾人,没有上过一天学,现在却是一家塑料包装厂的负责人,这实在让人难以想象。她就是王秀玲,一个身残志坚的女人,一个令人敬佩的女人。
????因患有先天性脊柱裂,从一出生,王秀玲就是一个残疾人。因为身体的残缺,王秀玲没有上过一天学,父母从学校买来课本,哥哥姐姐和大杂院里的小朋友就是她的老师。“我没有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回忆起童年的时光,王秀玲这么说,但眼中还是闪烁着泪光。
????19岁那年,王秀玲和其他一些残疾人通过民政部门的安排,在原安阳市草制品厂参加了工作。不管是编织小花篮,还是生产塑料包装,她都是车间里最勤奋的。1991年,由于企业优化组合,王秀玲失业了。那之后,王秀玲摆起了地摊,卖鞋和手套,从早上八九点一直干到晚上十点多。风餐露宿成为她对那段时光最深的记忆。
????1993年,22岁的王秀玲下定决心要办工厂,办残疾人自己的工厂。几个曾经同病相怜的朋友被她的想法激励起来,她们一起想方设法借款、筹资。1993年3月23日,安阳市郊区民政塑料包装厂在王秀玲的手中诞生。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由于那时候塑料包装生产普遍,市场竞争激烈,原材料价格上涨,更要命的是当初购买的设备构造不合理,加之新手上路,管理、营销没有经验,企业经营陷入了困境。
????王秀玲认为,既然选择办工厂,当然就要把它带入一条发展壮大的良性循环轨道。为了心中梦的圆满,王秀玲在厂里安了家,不论白天黑夜,不分严冬酷暑,既动手,又动脑。她先抓产品质量立稳脚,后从来料加工中赚口碑,最后还把亲朋好友发动起来打市场。2002 年至今,王秀玲的塑料包装厂先后为50多位残疾人提供了就业岗位。
????因为自己是残疾人,所以王秀玲更理解残疾人的苦与痛。在她的企业里,有一半的工人是残疾人,王秀玲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兄弟姐妹,离家远的住厂里,家境困难的给补贴。谁的家里有了事,她必定要上门问寒问暖。由于王秀玲把大家当成家里人,所以这个厂与其说是企业,不如说更像一个家。
????徐宁(化名)是王秀玲厂里的工人,她也是一个有腿部残疾同时还智力低下的残疾人,但大家并没有因此嘲笑她,而是把她当作家人。在王秀玲的带领下,大家纷纷伸出援手,让徐宁感受到家的温暖。爱是相互的,徐宁也把工厂当作自己的家。“俺家徐宁,光愿意待在厂子里,阴天下雨也想往厂子里跑。”徐宁的家人说。徐宁有收拾东西的习惯,她把大家遗落的东西收起来放屋里,每次都是最后一个离开工厂。
????在王秀玲的工厂,还会定期举办残疾人联谊会,大家有什么困难、心事或者愿望,都可以畅所欲言。遇到谁家有困难,王秀玲经常会伸出援手,自掏腰包帮助和她一样身患残疾的朋友。久而久之,越来越多的残疾人来到王秀玲的工厂。王秀玲给自己的工厂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心声家园”。
????“人生不可能没有困难,别被困难吓倒就行。”王秀玲说。拥有健康心态的王秀玲过着多姿多彩的生活,没有音乐基础的她学习吹葫芦丝、唱大合唱。她还参加了轮椅太极队,在轮椅上打太极,并且参加过万人太极表演活动,还上过感动安阳晚会。张大姐是轮椅太极队队长,在她的心目中,王秀玲就是一个不平凡的人。如果说王秀玲的前半生是在创造人生价值,那她现在就是在享受生活。
????同样是残疾人的刘大姐说:“与王秀玲接触久了,你会从她身上发现许多让人惊奇的东西。她就像一处宝藏,就像一本书,或者她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版权所有:安阳日报、安阳日报新农村周刊、安阳晚报、安阳慈善、大鼎手机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豫都网发布,豫都网原创及论坛、博客等原创信息,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 “豫都网-安阳日报”或“豫都网”。版权合作联系:0372-2561290。
《王秀玲:身残志坚演绎多彩人生》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anyang.yuduxx.com/jinri/545624.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