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5-20 08:51 我要投稿
图为杨文生展示他创作的画作
□记者?刘剑昆?文/图
????林州市石板岩镇高家台村的古稀老人杨文生如今已成为名扬太行大峡谷内外的“草根画家”。他60岁以前在太行山深处种地刨食,也曾经外出打工,60岁时在进山写生的大学师生的影响下才开始学习绘画。10年来,他技艺日益成熟,并渐成风格。2016年10月,他受郑州文化馆邀请,在那里举办了“太行山‘草根画家’杨文生个人画展”,他的画作令多位大家称道,他的奋斗和学习精神令人感动。????2月26日,沐浴着初春的暖阳,记者在太行山深处找到了这位农民画家。老人年至七旬却满面春风,神采飞扬,脚后跟如同装了弹簧,走路一颠儿一颠儿的。老人自我介绍:“我叫杨文生,自号峡谷山人,生于1947年,没什么文化,高小毕业。”其实,记者已经是第二次采访他了,第一次采访他是在2013年的春天。
????60岁以前,杨文生在山里种地,曾担任过村委会委员。改革开放之初,他到东北三省打工,什么脏活儿、累活儿都干。他说:“休息的时候我喜欢写写画画,但都不成章法,随意玩玩而已。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干不动了,就回了家。儿子在村里开办画家村写生基地,我平常负责帮他照看,这就跟绘画结下了缘分。”
????太行大峡谷山水风光独特,每年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大学师生前来写生。回忆起绘画的经历,杨文生告诉记者:“一开始,我在旁边观察他们画画,并不打扰他们。时间长了,我感觉画画挺好玩的,就把他们扔掉的颜料和画笔捡起来,没事儿的时候自己画两笔,结果一发不可收,坚持画了十几年。哈哈!真有趣!”有些在基地带队写生的大学美术老师被他学画的精神所感动,送给他颜料、画布,对他进行指导,鼓励他坚持作画。
????郑州轻工业学院易斯顿美术学院的娄晓敏老师这样评价杨文生老人:“他太了不起了!一个普通的山里人,这么大年纪了,还保持着旺盛的学习劲头,让我们这些年轻人非常感慨。我常用他的事迹激励学生。我们每年写生都住他家,他的精神和毅力正是当今的学生所需要的。可以说,我们从他身上汲取了宝贵的力量。”
????杨文生画了10多年,都是有感而画,不是对自然的简单临摹。他卖过四五幅画作,都是游客和写生的师生买走的,同村的人也要走了十几幅。虽然有些心疼,但他还是很高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善良是最好的招牌,杨文生用兴趣支撑了十几年的作画生涯,用善良感染了来太行山写生的师生和游客。
????2016年的初秋,郑州市的多位画家和文化志愿者到高家台村写生,与杨文生老人交谈。谈话间,老人不经意说出了自己的梦想:“这么多年来,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办一次个人画展,用自己的画给大家一个惊喜。”几位画家和文化志愿者决心帮助老人圆梦。2016年10月,杨文生老人受郑州文化馆邀请,在那里举办了“太行山‘草根画家’杨文生个人画展”。参观展览的画家和游客每天络绎不绝,好评如潮。
????郑州市群众艺术馆馆长、郑州市文化志愿服务中心副主任李桂玲说:“情真、景真、意真、事真。澄至清,发至情。我们被杨文生老人坚定执着的信念和孜孜以求的行动所深深感染。他不是三分钟的热度,而是足足用了十几年的长度,这样的态度弥足珍贵。越是贫瘠的土地,文化扎根越深。中原文化向来不缺‘大家’‘名家’,但是缺乏像杨文生老人这样的文艺爱好者。这样的人越多越好,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他。”
版权所有:安阳日报、安阳日报新农村周刊、安阳晚报、安阳慈善、大鼎手机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豫都网发布,豫都网原创及论坛、博客等原创信息,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 “豫都网-安阳日报”或“豫都网”。版权合作联系:0372-2561290。
《杨文生:太行山深处的“草根画家”》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anyang.yuduxx.com/jinri/607521.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