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9-23 09:28 我要投稿
□ 记者 王 璐 文/图
?他曾经是一名驰骋疆场的解放军战士,是一名威震敌胆的神枪手。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他不怕牺牲,英勇杀敌,参加过数十次大小战斗,多次立功受奖。新中国成立后,他放弃优越的部队生活,毅然脱下军装回乡当了农民。数十年来,他从不向组织伸手,靠种地和微薄的抚恤金度日。9月20日,记者在龙安区马投涧镇张家村见到了今年已经87岁高龄的张玉玺老人,听他讲述那段鲜为人知的战斗故事。
?19岁光荣参军
?1947年2月,19岁的张玉玺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刘邓大军中的一员,历任机枪手、班长、排长、连指导员等职。在儿子张长顺的“翻译”下,张玉玺老人向记者讲述了他的战斗经历。1947年5月的一天,张玉玺所在的解放军六纵五十三团二营在山东阳山城附近的河堤构筑工事阻击敌人援军。天刚刚亮,敌人的飞机便在我军阵地上狂轰滥炸,班长命令机枪手张玉玺瞄准敌机扫射。这场阻击战整整打了两天两夜,击退了敌人的援军,解放了阳山城。这次战斗俘虏了敌人两个师的兵力,缴获了很多精良武器,张玉玺从此换上了带有瞄准器的新式重机枪。
?1949年1月的一次战役中,各连战士全部投入战斗,只剩下通信班的3名战士。这时,首长命令张玉玺把前方的阵地夺回来。随即,张玉玺带领3名战士匍匐前进到达敌军一门小炮附近,瞄准敌炮手,将其击毙后调转炮口方向,向敌军阵地连开两炮,干掉了敌军阵地上的机枪。张玉玺和3名战士不仅夺回了阵地,还缴获了1门小炮、轻重机枪各两挺、30支步枪,抓获了40名俘虏,立下了大功。
????一次难忘的战斗
?张玉玺至今记得,有一年农历除夕的晚上,解放军六纵五十三团二营机枪连在湖北黄冈休整,二营长向战士开动员大会时说:“我们的南边是溪水城,城外驻扎着敌军一个县大队,今晚我们要把他们全部吃掉,把敌军过年的军需物品全部夺过来,好好过个春节。”
?当晚,战士们趁着夜色悄悄摸向敌军的炮楼,不慎被敌军的哨兵发现。霎时间,敌人的机枪疯狂扫射,企图阻止我军前进。宽而深的护城河上只有一座桥通向炮楼,战士们虽然奋不顾身向前冲,但是都被敌人密集的火力打退。这时,营教导员喊来张玉玺,对他说:“看见敌人的机枪射击孔没有,你想法把敌人的机枪打哑。”张玉玺高声领下这个艰巨的任务。随后,张玉玺把重机枪的两个前支脚架在一个土墙上,教导员把重机枪的一个后支脚扛在自己的肩膀上。张玉玺瞄准敌人的机枪射击孔一通猛烈扫射,敌人的机枪顿时哑了。“冲啊!”战士们冲进敌军的炮楼,消灭了敌人,缴获了大量军需物品,补充了部队给养。
?恪守本分回乡务农
?新中国成立后,已经是尉官军衔的张玉玺响应国家发展农业的号召,回到家乡成了一名普通的农民。更难能可贵的是,数十年来,他从未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每月仅领取几百元的抚恤金。
?“别看他已经87岁高龄了,养花种菜样样得心应手,有什么好吃的都分给村里的孩子,我们家孩子小时候穿的衣服都是他给的。”在张家村,提及张玉玺,62岁的村民王光平称赞道。该村党支部书记张有良说:“张玉玺是我们村新中国成立前入党的老党员,思想觉悟高,捐款捐物总是冲在最前面,还自己出资修路。村里开展文化下乡活动时,他主动出钱让村民看戏。”
?接受记者采访时,张玉玺因生病刚做了一次手术,显得有些憔悴,但聊起往事,他仍倍有精神。张玉玺胸前的军功章熠熠生辉,房屋正面墙上挂着一幅毛主席的画像,床铺被褥收拾得井然有序。“就算生了病,他也不愿到市里跟我们住,总怕给儿女添麻烦。我们姐弟几个从小受父亲的影响,本分做事做人,不给别人添麻烦。”张玉玺的儿子张长顺说。
?采访结束时,老人深情地说:“我们不能忘记历史,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唯有国家强盛,才有我们老百姓的幸福生活。”
?
版权所有:安阳日报、安阳日报新农村周刊、安阳晚报、安阳慈善、大鼎手机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安阳网发布,安阳网原创及论坛、博客等原创信息,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 “安阳网-安阳日报”或“安阳网”。版权合作联系:0372-2561290。
《八旬老兵张玉玺的峥嵘岁月》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anyang.yuduxx.com/longan/250066.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