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3-16 12:27 我要投稿
??? 原标题:位于浅山丘陵地带的龙安区龙泉镇西洪沟村,交通闭塞,土地瘠薄,村民生活贫困。近年,该村从修路开始,逐渐打通村庄和外部的交通线。请看西洪沟村是如何摘“穷帽”的——
修好民心路 打开致富门
□记者 林永顺 郑茜
????3月1日,漫步在龙安区龙泉镇西洪沟村的村道上,8米宽的水泥路干净平坦,让人不由心生愉悦。村党支部书记刘伏明指着向前延伸的出村路,自豪地向记者介绍:“现在区委、区政府正在修龙安大道,俺村去年就把和龙安大道连接的出村道路修好了。等到龙安大道一修好,俺村就又多了一条致富的康庄大道。”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西洪沟村过去的路况咋样?记者忍不住打听。随行的龙安区扶贫办主任琚文彬给记者描述了2005年前该村的路况:“以村庄为中心,往南走是303省道。虽说离303省道不到2公里,但全是土路,一下雨,胶泥土黏得根本没法走。往东走都是河堤小路,往北走没有路,往西走全是丘陵。村庄里的路就更不用说了,没有一条硬化路。”
????因为交通不便,西洪沟村的村民主要以种地为生。全村1200多亩耕地,只有400亩是水浇地,加上丘陵地浇地成本太高,很多村民有井也不浇,全靠“望天收”,大家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2002年,西洪沟村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村。
????西洪沟村贫困面貌的改变始于2006年。当年,龙安区委、区政府为发展工业修了一条环镇东路,这条路正好从西洪沟村村西经过。这条路打通了村庄和外界的第一条交通线。
????2008年,在市民政局驻村工作队的扶持下,西洪沟村将村里的主要干道进行了硬化,出村道路和303省道也打通了,村民终于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日子。
????种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路修好了,外出打工的村民越来越多,留守妇女和不能外出的村民咋办?村干部去外面招商引资,吸引企业落户。从2008年到2015年,该村共吸引4家企业落户。目前,该村有30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既照顾了家庭、料理了田地,还成了产业工人。
????村民的腰包渐渐鼓了,西洪沟村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步子越迈越快了。近年,受周边村庄发展花卉苗木的影响,该村“两委”干部号召村民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如今,全村200多户村民,有一半的家庭都种上了绿化苗木。村委会主任李文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过去种粮食,一年收两季,遇到好年景,一亩地能赚1000多元。现在种花卉苗木,管理上没有粮食费事,一年下来,一亩地能净赚4000元。”末了,李文明感叹:“过去没有路,运苗车根本进不来,村民有心种苗木,可现实条件不允许。现在,村民发展苗木的积极性高,这都得益于一条条路啊。”
????在西洪沟村采访,村民梁丙银把村里的一条条水泥路称为民心路。梁丙银家有两个孩子,过去,孩子上学需要花钱,梁丙银家的收入来源全靠那几亩薄田,日子过得捉襟见肘。路修通后,除了改种苗木,梁丙银还出村去打零工,家里总算摆脱了贫困。去年,梁丙银在上级扶贫资金的支持下,又扩种了3亩苗木。由于人本分、勤快,他种的红叶李全部成活。对于现在的生活,梁丙银十分满足。他说:“现在闺女出嫁,儿子大学毕业后找到了工作,俺两口在家种地、打工,日子是越过越富裕了。”
????去年,西洪沟村积极争取上级扶贫资金37万元,又自筹资金20多万元,新修和扩修村道近1000米,村主干道由过去的4米扩建成8米。记者采访结束时临近中午,从市区打工回来的村民络绎不绝,他们有的骑电动自行车,有的开车,行走在宽阔的村道上,谈笑风生,好不热闹。
????一条条路让西洪沟村和外界连通,让西洪沟村的百姓抓紧时代发展的脉搏,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
版权所有:安阳日报、安阳日报新农村周刊、安阳晚报、安阳慈善、大鼎手机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豫都网发布,豫都网原创及论坛、博客等原创信息,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 “豫都网-安阳日报”或“豫都网”。版权合作联系:0372-2561290。
《龙泉镇西洪沟村:修好民心路 打开致富门》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anyang.yuduxx.com/longan/355281.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