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9-06 09:03 我要投稿
村民在田海彬(中)家唱戏娱乐
□?记者?郑?茜?文/图
9月2日15时许,一个平常的秋日午后。
?在内黄县陆村乡前化村的一个普通农家院里,豫剧《朝阳沟》选段从屋内传来,记者走进屋内看到,在各种乐器的伴奏下,一个中年男子唱得有板有眼。他旁边,一个坐轮椅的老者正静静听着。
?这名中年男子叫田海彬,今年42岁。老者是他的父亲田风庆,今年84岁。演奏乐器的都是前化村的村民,他们都是戏曲爱好者。
?“田海彬是咱村里出了名的大孝子,十二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在床的老父亲不说,还在家置办了全套音响设备,邀请全村群众来家一起娱乐。这个农家院就是村里的‘农民俱乐部’。”陆村乡武装部部长柳晓彬介绍。
?2003年初冬,田海彬的父亲突患脑血栓和肠胃病,虽经医院抢救脱离了生命危险,但大脑却失去记忆力,右侧身体彻底失去知觉,生活不能自理。田海彬弟兄5个,还有一个姐姐嫁到了邻村。二哥、三哥、四哥都在外地工作,回家照顾父亲不太现实;大哥虽和他比邻而居,但因为年龄大了,身体瘦弱,不能担起照顾父亲的重担;姐姐虽嫁到邻村,离得不远,但因自幼患小儿麻痹症体弱无力。
?“在如何更好照顾父亲这个问题上,我们开过一次家庭会,在那次家庭会上,五弟抢先发言,主动请缨,这一照顾就是整整12年。”田海彬的三哥田海林动情地说,“我永远记得五弟在那次家庭会上的话,他说,我刚过30岁,还年轻,我来当伺候老爹的主力,无论多少年,包在我身上!”
?田海彬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12年来,老父亲的吃喝拉撒睡,每一项他都照顾得很精心。父亲年轻时在县豫剧团工作,吹拉弹唱是行家,生病前最喜欢的就是和一帮戏友在一起打个鼓、唱段戏。父亲生病后,田海彬将家里的二胡、板胡、大鼓拿出来,又添置了电脑、戏曲光碟、音响等现代化设备,邀请村里的戏曲爱好者来家里唱戏娱乐。
?“农闲时,这屋里、院子里都是人,俺村爱好戏曲的人多,大家都愿意来这儿敲敲打打、唱两嗓子。”村党支部书记田存有说。
?“这里天热有空调,天冷有暖气,天天都有烟有茶,啥时来了都笑脸欢迎。”62岁的村民常怀增说。
?和常怀增一样,常顺领、田新领都是田家的常客,他们闲来无事,都爱来田家串门,听会儿戏曲、唱一段豫剧已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主要娱乐方式。
?对此,田海彬不但没有因为家里人来人往而嫌烦,相反,他觉得乡亲能来家玩,对父亲的病大有裨益。“父亲生病后,连儿子都不认识了,可如今,他竟然恢复记忆了,现在一点都不糊涂,还能开口说话呢!”看到父亲的变化,田海彬特别高兴。
?“父亲生病前,五弟喝酒打牌混朋友,经常彻夜不归,像个没长大的孩子。父亲生病后,五弟再也没出过门,就连农忙去地里都带着父亲,一刻不离身,而且,五弟还学会了弹二胡、唱豫剧,乡亲们农忙不来时,五弟就在家给父亲解闷。”看到五弟田海彬为父亲做的这一切,三哥田海林哽咽不已。
?“照顾父亲,全亏了俺这弟弟。”这是田海彬的哥哥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面对哥哥的夸奖,腼腆的田海彬的回答也很动情,他指着父亲房间的两张单人床说:“功劳不是俺一人的,俺大哥、俺姐不隔天地往俺这来,协助俺一起照顾老爹;俺二哥、三哥、四哥在外地工作,几乎每天都往家打电话,一抽空就回家,而且,只要回家就必须陪在老爹身边,这两张床就是他们的床铺。”
?记者感言:在田海彬家,村民有的拉弦,有的打鼓,有的敲锣,田海彬站在众人中间唱《朝阳沟》选段,唱完一段,他总会低头问问父亲唱得咋样?这其乐融融的画面太过温馨,让记者感动不已。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田海彬,这个普通农家男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我们诠释了“忠孝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深刻内涵。
?
版权所有:安阳日报、安阳日报新农村周刊、安阳晚报、安阳慈善、大鼎手机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安阳网发布,安阳网原创及论坛、博客等原创信息,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 “安阳网-安阳日报”或“安阳网”。版权合作联系:0372-2561290。
《田海彬家的“农民俱乐部”》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anyang.yuduxx.com/neihuang/239837.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