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4-06 17:09 我要投稿
图为黄同山正在查看西瓜幼苗长势
□记者 邓 娴 文/图“现在西瓜苗长势非常好,5月丰收上市应该没有问题。”3月30日,在汤阴县宜沟镇小青山村天地春家庭农场的瓜棚里,农场主黄同山指着绿莹莹的西瓜苗高兴地对记者说。
2010年之前,黄同山一直从事化肥、农药的销售工作。他为人诚恳、经营有道,生意十分红火,一做就是10多年。随着市场不断变化,化肥生意逐渐没有原来那么红火了。2010年,黄同山打算另谋出路。“咱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之前做化肥生意也是与土地打交道,要说起田里的事儿,咱也不是外行。”黄同山思来想去,觉得还是要走“土地”的熟路子。
明确了方向,一向风风火火的黄同山很快办起了蔬菜专业合作社,在汤阴县宜沟镇魏城村流转了40多亩土地,建起了果蔬种植基地。创业之初,他每天起早贪黑,播种、浇水、施肥,事事亲力亲为,但收成和效益却不太理想。“选址的时候由于欠考虑,当地的农田水利条件不能满足灌溉需求,导致大量人力物力成本增加,再加上管理技术有限,地里收成也大打折扣。”初涉果蔬种植的黄同山,很快就遇到了难题。
遇到问题就要解决,不服输的黄同山并没有被困难打倒,反而更加坚定了把种植业做好的信念。原来的种植基地不如意,他决定换个地方从头再来。基地的选择要综合考虑,不仅水利条件要便利,交通区位也十分重要。此时,黄同山忽然想到了自己的家乡——宜沟镇小青山村,这里不仅水利设施好,而且离高速公路出入口近,各方面条件都不错。黄同山当即决定回小青山村继续发展种植业。
吸取了上次的教训,黄同山这次决定先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为了熟悉果蔬市场,选择优良种植品种,他多次到郑州、山东寿光等地参观学习,考察市场。为了解决技术问题,他专门从内黄县请来了技术员全天候驻地指导。“有了技术员的帮助,从选种到种植少走了不少弯路。”黄同山说。
2013年,家庭农场的概念首次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中,中央鼓励和支持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黄同山抓住这一机遇,同年4月正式成立了天地春家庭农场。“国家鼓励建家庭农场,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给予农民大力支持,选择这条路看来是走对了。”经过长期的摸索和学习,黄同山不仅掌握了多项果蔬种植技术,还在外地选购了一批市场前景好的优质瓜苗进行推广种植。“我们这里主要种植早熟西瓜,3月栽种西瓜苗,大概5月就能成熟上市,收完西瓜可以利用季节差再种一些西蓝花和小米椒。”黄同山对记者说,现在农场有200多亩土地,种植西瓜、小米椒和西蓝花,产品主要销往郑州和安阳的一些大型农贸市场,年收入100余万元。
2014年2月,黄同山的天地春家庭农场被市政府评为示范家庭农场。“今年,我准备充分发挥土地的效益,再种植一部分热销的反季节蔬菜,把农场的种植效益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谈到下一步的规划,黄同山脸上露出了笑容。
记者手记:“大农户”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和多数生意人一样,黄同山瞄上了农业,想从土地里刨金,但由于没有蹚对路子,在创业路上吃了不少亏。吃透了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后,黄同山办起了家庭农场,走上了致富路。他的实例告诉我们,与时俱进,科技兴农,创业成功的几率就能增加。
《黄同山:“小生意”变身“大农户”》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anyang.yuduxx.com/tangyin/150024.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