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12-19 11:47 我要投稿
于秀娟(左)在缝纫机前工作
□记者?李婧瑜?文/图
??? 12月15日,久违的蓝天给寒冷的冬日添了一抹色彩。在汤阴县韩庄镇大黄村,40岁的于秀娟一大早便开始忙起来,顾不上欣赏难得的蓝天白云,送走还在上小学的小儿子,她便开始配片、理货,在忙碌中迎来陆续上工的姐妹们,新的一天开始了……
????一间宽敞的正屋、6台新型缝纫机、七八个相熟的好姐妹、一批批的原料,这就是于秀娟倾注全部心血的小型来料加工厂。“我16岁开始学习缝纫技术,20多年来断断续续在几家内衣城打工,生活虽然奔波,但不用操啥心。后来是生活逼迫着我不得不自己创业。”于秀娟忙完手头的活儿,拉着记者唠家常。
????原来,于秀娟去年和丈夫离婚,以前她外出打工,两个孩子由公公婆婆照看,离婚后,老人搬到了郑州居住。“大女儿在外打工,小儿子才8岁,必须有人照看,我就没办法再外出打工了。”于秀娟的话语中充满了无奈。
????怎样才能既照顾孩子又能有活儿干?于秀娟在多年打工的过程中了解到,安阳内衣城有很多外包订单,因为安汤一体化,在县城周边的村庄,不少会手艺的农村妇女都在家自己办厂。2014年9月,靠着好人缘和好手艺,于秀娟带着几个过去的工友姐妹在自家办起了来料加工厂。办厂初期,她独自一人前往安阳内衣城找货源。为给商家打样,她一趟又一趟地奔波于安阳和汤阴之间。
????于秀娟介绍,现在,她们主要加工婴儿棉裤、兜肚等,一年有七八个月是旺季,每天都要去市里送货,现在是淡季,但也要三四天送一趟。“目前厂子已经走上了正轨,我平常主要负责配片和送货。工人的工钱是一批货一结,平均下来一个人每月能挣2000多元。有时候商户年底才能结款,我就要垫付工人的工资,不管咋说,不能亏待了姐妹们。”于秀娟说。现在,在于秀娟家干活儿的有七八个人,都是周边村庄的妇女。“我是秀娟的邻居,以前一直在家照顾老人和孩子,想外出打工却没啥手艺。从去年开始,我就来这儿给秀娟打杂,本想着她一个人带俩孩子不容易,就算帮帮忙,结果干的时间长了,她也给我一份工资,活儿不累,还能贴补点儿家用。”唐凤儿一边整理衣服一边说。
????今年6月,正是来料加工生意的旺季,于秀娟接到几个大订单,本想着扩大规模再上几台机器,可是苦于没有资金。她跑了好几趟劳动保障部门,也没有找到合适的贷款政策。“有单不能接,我当时真是犯了难。现在的贷款政策多是针对下岗职工或是大学生的,像我们这种农村妇女,不符合政策根本贷不来资金。如果当时能够贷到钱,现在我的厂子肯定是另一番景象。”于秀娟有些遗憾地说。
????“这一年多,我确实遇到了很多难题,好在关键时刻总有好姐妹支持,生活上,街坊邻居也经常帮衬我。旺季的时候,我每天都去市区送货,哪天回来晚了,小儿子到谁家都能吃上一口热饭。”说起单亲妈妈创业的难处,于秀娟的语气很平淡,她说日子离了谁都要过,未来她会靠着缝纫机“踩出”新的幸福生活。
????记者感言:见到于秀娟时,她展现出的就是一个柔弱、平和、乐观的普通农村妇女形象,没有过多对生活的抱怨,更多的是对身边人的感恩和对新生活的期望。采访中,记者感受到于秀娟想把自己的小事业做大的决心,却苦于没有资金的支持。在我们感受每一个普通人给社会带来正能量的同时,记者呼吁,相关部门能够为向于秀娟一样的农村妇女提供政策帮扶和资金支持,让她们能够靠着自己的手艺创造出新的生活。
版权所有:安阳日报、安阳日报新农村周刊、安阳晚报、安阳慈善、大鼎手机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豫都网发布,豫都网原创及论坛、博客等原创信息,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 “豫都网-安阳日报”或“豫都网”。版权合作联系:0372-2561290。
《单亲妈妈用缝纫机“踩出”幸福生活》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anyang.yuduxx.com/tangyin/295393.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