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4-22 10:41 我要投稿
□姬文君
??? 眼前是一位朴实的老大娘,个子中等,身体健康,脸上绽放出温暖的笑容。她叫冯巧连,今年72岁,是汤阴县任固镇王施济村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因为长期坚持捐款,大家亲切地称她“爱心妈妈”。
????“还好,没耽误事,还来得及完成俺的约定。”4月15日,急匆匆从外地赶回的冯巧连顾不上回家,直奔镇政府民政大厅,履行她的约定。
????持之以恒四年 按时捐出爱心款
????“2013年雅安地震,俺从新闻里看到当地断水断电,老百姓缺吃少穿,心里特别难受,晚上躺在床上老想着远在千里的百姓遭受的苦难。第二天天刚亮,俺起床后骑车来到镇上的邮政局,把平时省吃俭用积攒下的300元钱捐给了灾区。”回忆起第一次捐款,冯巧连说,“那时,俺家的经济也不宽裕,孩子在外地刚买了新房子,这些钱是俺从生活费中一点一滴攒下的,虽然钱不多,但俺有多大能力就使多大劲。”
????第一次捐款后,想到自己都这把年纪了还可以为社会作贡献,冯巧连心里高兴极了。随着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一个想法在她心里“发芽”——跟慈善总会约定,每年按时捐款,把这些钱给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想法有了,说做就做,因为自己没有收入,全靠儿子、儿媳给她的零用钱,冯巧连不舍得花,总是把钱省下来帮助生活困难的人。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经有关人员粗略估算,从2013年捐款300元开始,截至目前,她已捐了5700余元,并带动侄媳妇捐1100元,而这个约定将会延续下去……
????义助孤残 邻里情深
????5年前,干完家务活儿的冯巧连从邻居口中得知邻村的“傻凤娣”过得不好。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第二天,冯巧连决定去邻村姬施济村“傻凤娣”家一探究竟。“一进门满地的尘土,一床发霉的被褥,锅里馊掉的饭菜。”想起当时的情景,冯巧连差点掉下眼泪,“看到‘傻凤娣’的样子,俺心里很不是滋味。俺和凤娣从小就认识,凤娣小时候得过病,脑子不好使,所以村里人都叫她‘傻凤娣’。当时,听别人说她过得不好,俺心里酸酸的,也没多想,就想尽自己的能力让她过得好点。”
????从那以后,冯巧连只要从外地孩子那里回到家,都要和侄媳妇去凤娣家,陪她聊天,给她做饭,帮她打扫卫生、洗衣服,还定期给她拆洗被褥。看到凤娣夫妇衣服破了,她把自己孩子的衣服挑出他们能穿的拿过去。“老姐姐,你对俺真好,俺闺女走得早,这些年多亏了你照顾俺老两口。”凤娣的老伴姬天平满怀感激地说。“看到这些孤寡老人,俺心里就酸酸的。他们太需要关爱了!”冯巧连说。这些年,冯巧连在外地帮儿子带孩子,可心里总是惦记着凤娣,一回到家,她马上到凤娣家拿回一堆床单、被套抓紧时间洗。嘴上说得轻松,可坚持5年也不容易。如今,在冯巧连的动员下,侄媳妇已加入她的“爱心队伍”,用自己的行动传递爱的力量。
版权所有:安阳日报、安阳日报新农村周刊、安阳晚报、安阳慈善、大鼎手机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豫都网发布,豫都网原创及论坛、博客等原创信息,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 “豫都网-安阳日报”或“豫都网”。版权合作联系:0372-2561290。
《七旬农妇将爱心进行到底》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anyang.yuduxx.com/tangyin/379793.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