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8-12 09:34 我要投稿
原标题:群众安全最重要
——文峰区东大街街道办事处党员抢险突击队素描
□记者 姚庆云 实习生 李梦阳
????7月19日深夜,我市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文峰区楼东街社区居民、63岁的杨凤英看着从房顶漏下的雨水直发愁,用盆和桶接已经不济事,屋里的积水不断增多。杨凤英居住的是老式房子,一楼放杂物,二楼居住。
????“当时,屋内的积水已漫过脚踝,我正发愁怎么办呢,文峰区东大街街道办事处干部和社区干部来了,劝说我人比啥都重要,赶紧转移,并用车把我送到街道办事处休息。下大雨前他们就让我转移,但我舍不得家里的这些香火,没想到雨下那么大,干部又专门过来让我转移,真不赖!”8月3日,在城隍庙附近以卖香火为生的杨凤英对记者说。
????7月19日,我市狂降暴雨,市区道路积水严重,环城河里的水漫溢,古都老城区的状况令人担忧:老弱病残人数多、破旧房屋多、排水设施差……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刻不容缓!东大街街道办事处党员抢险突击队兵分四路深入4个社区,重点排查危房、特危房,对危房内人员紧急进行转移。
????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突击队的身影。东南营社区有位老太太住的房子漏雨,但老太太生病卧床没法走,咋办?党员抢险突击队第二小分队队长王玉栋二话不说,背起老人蹚着没过膝盖的积水,把老人送到汽车上,往老人闺女家转移。小巷路窄,汽车到不了老人闺女家门口,王玉栋又背起老人涉水近50米,把老人送进闺女家。东南营社区有位空巢老大爷,卧室墙上有个洞,雨水顺着洞往屋里灌。老人坚持不转移,说不碍事,在厨房里铺张席子就能睡。王玉栋见劝说不行,就电话联系老人的儿子,让其劝老人转移,然后搀扶着老人走了半个小时转移到安全地带。
????楼东街社区西华门街汛情告急,两个下水道窨井盖被水流冲走,担心过往行人和车辆掉下去,突击队第四小分队队长潘建堂率领队员冲锋在前,找竹竿放到窨井里提醒过往行人和车辆。他在水中没留意脚下,一只脚踩进另一个窨井里,幸亏同事眼疾手快拽了一把,把他拉了上来。潘建堂擦了把冷汗,又带领队员赶到危房户杨凤英家,安排她转移才放了心。
????东大街街道南门东社区辖区的惠洁旅店和空间画室挨着拆迁区的一个大水坑,暴雨已经把水坑的护坡冲垮了,形势危急。“拆迁区内惠洁旅店的两位老人和空间画室的29名师生今晚必须全部转移,妥善安置,没有商量的余地。”突击队队长张涛严肃地下令。
????31个人的安危,不容一刻耽误。劝说、联系安置旅店、联系车辆分批转移,突击队紧张而有序地做好一个个环节。市一中路口水深,人和车都过不去,汽车就绕道东大街;东关菜市场口水深,车过不去,大家就下车蹚水过。担心路上有“张嘴”的窨井盖,潘建堂想到盲道上不会有窨井,就带领大家顺着盲道走!路上积水很深,大家互相拉着、搀着,顺着盲道一步步走到安置点。至20日2时许,31个人全部转移到安全地带。“当时雨下得非常大,我很担心学生们的安全,这时候老潘来了,分三次把我们转移走,安置好已经到第二天凌晨了,真的非常感动!”空间画室的张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深夜多次冒雨蹚水,突击队队员身上的衣服被雨水淋湿,再被体温烘干,然后又被雨水淋湿,就这样不知道干湿了多少回。队员们的脚长时间在雨水中浸泡,都肿胀起来。辖区内的人员转移工作刚刚结束,突击队又接到了赶赴宝莲寺镇马官屯安置点的命令。王玉栋和潘建堂等5个突击队队员赶到马官屯小学受灾群众安置现场,搬运物资、背扶老人、维持秩序……
????“从7月19日晚上7时多接到险情通知,我们办事处4个科级干部带领抢险突击队整整两天一夜没有合眼,在老城区排查转移危房户,后来又接到命令到宝莲寺镇马官屯安置点安置群众,虽然很累,但群众安全最重要!”潘建堂回忆起那几天的连续作战,为自己参与救险、保护人民群众而自豪。
版权所有:安阳日报、安阳日报新农村周刊、安阳晚报、安阳慈善、大鼎手机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豫都网发布,豫都网原创及论坛、博客等原创信息,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 “豫都网-安阳日报”或“豫都网”。版权合作联系:0372-2561290。
《东大街街道办党员抢险突击队:群众安全最重要》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anyang.yuduxx.com/wenfeng/450334.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