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11-22 11:13 我要投稿
王志勇在村里参加劳动
□ 记者 苏 迅 文/图????“王书记给俺村修了路,打了深水井,还装上了天然气,以前连想都不敢想啊!”“俺董车村这一年的变化称得上天翻地覆,这多亏了王书记,这样的干部俺打心眼儿里喜欢。”……记者到安阳县曲沟镇董车村采访,听到最多的就是村民不住地夸赞王书记。
????大伙儿口中的王书记是市纪委案件审理室正科级检查员王志勇,作为我市第四批驻村干部,被任命为董车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董车村有450户1500多人,是一个典型的落后村。“驻村只有两年时间,必须踏踏实实为大家办些实事。”抱着这种想法,王志勇开始了紧张忙碌的驻村生活。
????村民吃的是污染严重的地表水,每遇干旱,多数家庭的小水井压不出水;村内主要街道坑洼不平,雨天时,个别地方积水半米多深;村民没有活动场地,更别说组织什么活动了;一些困难家庭的情况超出了想象……
????从村头走到村尾,从大街串到小巷,村容村貌脏乱差、集体经济几乎空白、贫困户家徒四壁,这些都深深刺痛了王志勇,他感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
????“不是困难村,组织派我来干什么?只要多动脑筋、多跑腿儿,发扬钉钉子精神,办法总比困难多。”王志勇默默给自己打气。争取资金、协调立项、开工建设,王志勇一颗钉子一颗钉子地钉,颗颗实打实。
????“第一眼井打到400米深的时候,钻头卡在了岩层中,只得换个地方重新打。王书记联系了濮阳油田一个专业钻井队,第二眼井已经打好了。”该村党支部书记董道堂告诉记者,安全饮水工程有了着落,王志勇又马不停蹄地开始争取修路项目。
????“王书记给俺村硬化了南北大街,等于治好了俺村的‘癌症’。”走在宽阔平坦的水泥路上,年过七旬的老党员张冬云激动地说,“这个地方以前是个大水坑,常年有积水,孩子们上学需要家长送,车辆都得绕着走,修这条路我们盼了几十年,终于盼来了这一天。”
????南北大街是董车村的主要街道,王志勇争取资金41万元,修起了一条长500米、宽5米的水泥路。“目前正在建下水管道,生活用水、雨水全部走地下,这将是董车村的一条景观大道。”王志勇一边检查下水道盖板铺得平不平,一边给记者介绍。
????水清了、路平了,王志勇考虑的事情更多了。“当时王书记提出要通天然气,我们都认为不现实,城里有的地方还用不上,咱这偏僻农村咋能说用就用呢。”董道堂说。就这样一个看似不可能的项目,在王志勇的努力下硬是给拿下了。“最初村民只报了50户,大家在观望中不断转变思想,目前已通了168户。”王志勇告诉记者。
????王志勇天天忙得不可开交,但心里始终牵挂着村里的困难户。村民李秋云身体多病,老伴儿去世早,一儿一女都有残疾,三间土坯房四处透风。第一次到李秋云家走访,一家人的窘境让王志勇心头一酸,当即把兜里买生活用品后剩的100元钱给了她。
????“王书记,您让俺住上了新房,享受了低保,俺要给您送面锦旗。”李秋云拉着王志勇的手泪流满面地说。“您的心意我领了,锦旗就不要做了。”王志勇笑着说。
????不到一年时间,王志勇给董车村争取各项资金400余万元。村民走上了水泥路、喝上了“放心水”、用上了天然气,投资21万元的健身广场建起来了,投资20余万元的村小学跑道投入使用了,投资10万元的垃圾集中处理点开始运转……
????董车村的面貌一天一个样,王志勇的心却一点儿也没有轻松。“输血不如造血,我得给村民找条致富的路子,这是我的责任。”今年5月,王志勇积极与市、县人社部门协调,在董车村举办了为期3天的GYB创业培训。目前,该村已有10户取得资格证书的村民办理了无息贷款手续,贷款金额共80余万元,开始上养鹅、养羊、养鸡、种杏鲍菇等养殖、种植项目。
????“下一步,村委会将牵头成立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发挥董车村紧挨省道的优势,建设一个大型综合农贸市场,让村里的农副产品走得更远。”漫步街头,王志勇向记者介绍该村发展规划,言语中透着自信。
版权所有:安阳日报、安阳日报新农村周刊、安阳晚报、安阳慈善、大鼎手机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豫都网发布,豫都网原创及论坛、博客等原创信息,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 “豫都网-安阳日报”或“豫都网”。版权合作联系:0372-2561290。
《王志勇:“这样的干部俺喜欢”》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anyang.yuduxx.com/anyangxian/277340.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