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1-22 16:15 我要投稿
临近岁末,正是消费者频繁刷卡消费的时期。但与此同时,也是信用卡诈骗、盗刷案件的高发期。不法分子处心积虑设置各种陷阱引诱持卡人上当。如何有效保护客户账户安全,轻松识别电信网络诈骗呢?
所有的诈骗都有一定诱惑性,比如给一定的返利,或者参与抽大奖了,只要识别其中的伎俩,我们就不会在上当受骗。
关注支付安全,慎设账户密码。由于目前某些中小网站的安全防护能力较弱,容易遭到黑客攻击,不少注册用户的用户名和密码便因此泄露。而如果用户的支付账户设置了相同的用户名和密码,则极易发生盗用。
关注手机安全,谨防木马病毒。 许多不法分子利用伪基站冒充10086,向用户发送短信链接并要求用户下载客户端。而这些该链接其实是 “钓鱼网站”,所下载的客户端实际上是木马病毒。不法分子利用木马病毒窃取卡片信息并进行网络购物,同时将发送到用户手机上的短信验证码转移到了自己的手机上,从而完成支付假借“调额”的新型电话诈骗案年末高发
慎扫二维码,降低盗用风险。客户在网上购物时,发现有返还现金红包的二维码,通过手机扫描后,发现自己手机反应缓慢,账户发生异常。这是因为,不法分子提供的二维码其实是一个木马病毒的下载地址,病毒被下载后,可以自行安装,并不会在桌面上显示任何图标,而是潜伏在移动终端后台中运行,悄无声息地被盗取持卡人的信息。
慎用公用WiFi,保护账户安全。公共场所的免费WiFi账号也有可能成为犯罪的工具。持卡人使用WIFI后,被植入木马病毒,从而盗取移动终端内的银行卡信息;除此之外,不法分子会把正规网站的网址"绑架"到自己的非法网站上,当持卡人使用其WiFi网络并输入正确网址时,会跳转到一个高度仿真的假网站,如进行网络支付,便导致卡片信息泄露。
警惕低价陷阱,拒绝“钓鱼网站”。有些打着“低价”、“优惠”等旗号的“钓鱼网站”链接,通过互联网、短信、聊天工具、社交媒体等渠道被传播,持卡人一旦输入个人信息就会被不法分子窃取盗用。
提防虚假客服,切勿泄漏动态码。一些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客户网购信息后,以“退款”或“退货”为由假扮客服,电话联系客户要求与客户网上聊天,并要求客户点击其提供的“钓鱼网站”的链接,以此盗取用户银行卡密码及动态验证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实际上,在退货及退款环节不需要校验动态码或交易密码。
网络社交陷阱多,身份验证防诈骗。有些不法分子盗用持卡人亲友的社交网络工具如QQ、微信等,与持卡人聊天,令其放松警惕。随后索要持卡人信用卡正反面照片,以此获取足以进行网络支付的三项重要信息——信用卡的卡号、有效期和卡片背面末三位数字,从而盗刷信用卡。
谨防调额邀请,保护信息安全。不法分子利用改号软件,将电话号码“伪装”为银行的客服电话,使持卡人放松警惕。由于此类案件不同于卡片被克隆导致的盗刷案件,交易过程中受害人被诱导提供了交易必须的各种信息通过银行的安全验证,银行便默认为持卡人本人交易,无法做出有效的识别和拦截。
信用卡动态验证码是授权网络快捷支付的重要凭据,而卡片背面三位数的卡片安全码(CVV2)的重要性几乎等同于密码。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向任何人透露自己的动态验证码和卡片安全码。银行不会外呼客户要求客户提供私密信息,持卡人如接到电话或短信要求提供卡片信息、个人身份信息、验证码等私密信息时,可以通过回拨信用卡背面银行客服电话进行核实。办理提额等业务还可以通过银行官方微信、官方网站等可靠渠道进行申请,不要轻信“区号+955XX”或陌生号码来电。
针对目前出现的这种新型电信诈骗手段,各家银行方面已经通过官网、微信、微博、短信等多种渠道向持卡人进行了安全提示。广发信用卡客服热线95508在发送含有验证码的短信时,会提醒持卡人“切勿转发或告知包括银行人员在内的任何人,谨防诈骗。”
了解了上述诈骗分类,只要不轻信所谓的“好处”,保护好自身卡和信息安全,不轻意向他人泄露自己银行卡信息,凡事多留个心思,就不会让不法分子得逞。
《如何有效保护账户安全,轻松识别电信网络诈骗?》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anyang.yuduxx.com/jinri/118450.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