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河南新闻 > 安阳新闻 > 殷都安阳 >

用智慧和汗水滋润棉田

[摘要]□记者 邱峰 “远看像卖炭的,近看像要饭的,仔细一看是农科院的。”这虽是一句调侃的话,但却从侧面反映出农业科学院工作人员“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的日常工作状态。对此,董合林深有体会。 董合林是棉花栽培技术研究员,就职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



  □记者 邱峰

   “远看像卖炭的,近看像要饭的,仔细一看是农科院的。”这虽是一句调侃的话,但却从侧面反映出农业科学院工作人员“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的日常工作状态。对此,董合林深有体会。

   董合林是棉花栽培技术研究员,就职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他长年奔波于海南、新疆等地,为我国棉花栽培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记者见到他时,他就像一个老农,因为长年在田间露天工作,他的皮肤黝黑发亮,脖颈有脱皮现象。他说:“从4月棉花播种到11月棉花收获需8个月,尤其6月至8月,我每天都要在田间进行棉花生育性状调查和取样,所以就晒成这样了。”

   由于承担着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董合林除正常工作时间外,晚上、周末及节假日还要加班进行棉田调查、整理实验结果、撰写项目总结、申报项目等,十分繁忙。

   儿子1岁那年,董合林被单位派到山东禹城开展黄淮海平原麦棉两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工作。“每次回家探亲,头几天儿子总是不认识我,但没过几天就会黏着我,不让我离开。”回忆起那段经历,董合林感慨万千。

   1997年,董合林响应单位号召,投身新疆棉花产业发展中。每年3月棉花播种前,他都要赶到新疆,直到11月棉花收获后才能返回安阳。这种候鸟般的工作,他一干就是10年。

   当时,新疆棉区降雨稀少,水资源紧缺的状况日益严重,棉花生产完全依赖天山雪水灌溉。董合林和同事积极研发出棉花节水高效灌溉技术,制定操作技术规程,在新疆阿克苏地区和新疆兵团第一师示范区推广近200万亩棉花田地,节水三成以上,累计增收节支逾4亿元。

   “董合林天生就是干科研的料,他好琢磨、好研究,还吃苦耐劳,他的每一项科研成果都是汗水和心血的结晶。”董合林的同事说。

   除了在新疆取得的成就,还有一项研究是董合林非常自豪的:2004年至2013年,针对我国黄淮海平原棉田肥料施用总量偏大、养分配比及施用时期不合理、肥料利用率和肥料效益低等问题,董合林和同事进行了黄淮海平原三大类型棉田优化施肥技术研究与示范,并先后在黄淮海棉区华北平原亚区豫北、冀中南、鲁西北、鲁西南,淮北平原亚区豫东地区,京津塘早熟亚区冀东地区,以及长江流域棉区南襄盆地亚区豫西南地区等1217万亩棉花田地进行示范推广,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编辑:侯杰 责任编辑:张静涛分享到:

  上一篇:了却百姓头疼事 赢得人前人后名


《用智慧和汗水滋润棉田》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anyang.yuduxx.com/jinri/179837.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