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7-25 09:13 我要投稿
近日,欣闻京东商城携手广东省农业厅,探索农村市场双向流通模式,农场主能根据网络销售数据,了解各个季节消费者喜欢吃什么菜,以便农户有针对性地种菜。消息读完,笔者难免心生波澜,原来,“互联网+”还有这样神奇的魅力,除了依托电商平台解决农产品难卖问题,还能借助网络数据分析,实现农业精准化生产。
今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构建依托互联网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发展精准化生产方式,培育多样化、网络化服务模式。对传统农业而言,借助互联网,可以对市场、产品、资源等信息进行广泛收集和专业分析,重塑整个农业产业链,可以说,“互联网+”赋予农业的变革是全方位的。
“互联网+”农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机遇背后也面临着挑战。有数据显示,当前,我国涉农电子商务平台数量近4000家,呈快速增长态势,然而存在“千网一面”、成本高、标准化不一等问题,仅有1%盈利,88%亏损。由于农业生产季节性强,农产品往往集中上市,不少投资者担心风险,不敢押宝“互联网+”农业。
其实,传统农业拥抱互联网,并不是仅靠一根网线把农产品搬到网上售卖那么简单。除了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农业信息化、智慧农业、农业物联网都是互联网在传统农业应用的体现。此外,农田、气象、水利、病虫害防治、农机装备、农产品质量溯源等环节也有互联网应用的创新空间。
号称“励志橙”的褚橙能从深山走上市民餐桌,是因为被赋予褚时健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增加了品牌附加值;同样是西瓜,在很多瓜农抱怨市场行情不好时,汤阴恒大农业带有“身份证”、可查看生长日志的西瓜却在北京热销。如今,电商平台的生鲜农产品预售模式持续火热,恰恰是因为商家采取产地直采、二维码溯源等机制,向消费者确保了农产品质量。同时,网络预售也使农民的议价能力得到充分保证,农产品在收获后得以及时流通。
我们欣喜地看到,借助“互联网+”的数据分析,从订单生产到订单预售,农业不但实现了精准化生产,还加强了产销衔接,农业生产正由生产导向型向消费导向型转变。可以预见,互联网与农业的深度融合,带来的将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传统农村向现代农村转型,最终实现从农业文明向信息文明的转型。
《农业触“网”不是简单一个“+”》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anyang.yuduxx.com/jinri/211074.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