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12-19 11:45 我要投稿
本报曾报道过多位民间发明家及其发明的专利,这些非职业发明人中有工人、农民、个体户及自由职业者,主要的专利技术和产品涉及节能环保、机械制造、建筑材料、电子化工、医疗保健、日常用品等十几类。然而,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们的发明不乏精品,但这些草根发明破茧化蝶的过程却困难重重。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专利质量不高,个人有价值的发明不多。很多专利都只是小发明,缺乏实用性,有些专利技术含量不高,无法满足企业、市场需求。二是缺乏有效的公共专利信息和专利交易平台,专利技术的信息流通不畅,需要技术的企业无从知晓。三是缺乏专业技术服务机构。发明人对专利收益预期过高,需求方又无法准确判断专利所能带来的收益,这就需要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而现在较成熟和权威的评估机构又很少。
不可否认的是,专利如同“待嫁新娘”,其转化有个过程,需要科技与市场的有机结合。一个新产品推向市场,需要符合各种标准,通过严格的认证,而且还要看市场买不买账,其间除了需要政府这个媒人牵线搭桥,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及科学激励机制之外,民间发明家在醉心专利之前,也要在市场面前打个问号。同时,专利人还要对自己的专利有一个正确的评估,增强自我推销能力和合作精神。当然也希望更多的中小企业能把目光投向这些“民间智囊”,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草根发明要多“问”市场》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anyang.yuduxx.com/jinri/295380.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