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河南新闻 > 安阳新闻 > 林州市新闻 >

公益捐助暖桂林

[摘要]□记者 刘剑昆 ????近年,地处山区的林州市桂林镇公益捐助蔚然成风,温暖和滋润着人们的生活,传递着4万儿女携手建设美好家园的正能量。 ??? ?山乡出了一群热心人 ????“去年,我在家乡爱心人士的资助下圆了大学梦。我要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在大学期间,我...

□记者 刘剑昆

?近年,地处山区的林州市桂林镇公益捐助蔚然成风,温暖和滋润着人们的生活,传递着4万儿女携手建设美好家园的正能量。

?山乡出了一群热心人

?“去年,我在家乡爱心人士的资助下圆了大学梦。我要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在大学期间,我参加了青年志愿者协会,努力帮助别人。”7月15日,河南农业大学的学生石万里回到家乡桂林镇南山村,将一封感谢信送到村委会。

?南山村村委会主任申山明说:“决不能让想上学的孩子上不了学,这是南山村的口号。村里有一群热心人,助学在我们南山村成了风气。”

?申山明所说的爱心人士有王永生、王秋生、王文亮、王保亮、赵建斌等。近两年,他们每年除了在村里捐款6万元资助本村的贫困学生外,还积极为桂林镇的“金秋助学”活动捐款6万余元,帮助外村的贫困大学生。赵建斌从2013年开始,每年儿童节捐款1万元到2万元,为村小学100多名小学生购买新书包,定做校服,同时还捐款1万元救助贫困大学生。去年10月,他高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今年又捐款30万元为村里安装了路灯,硬化了文化广场。

?该镇民政所所长王军岗介绍,捐资助学的还有很多。2013年到2014年,张家庄村的常俊生捐款2.9万元,王街村的杨杰文捐款4.2万元,西油村的田永生捐款3万元……

?“这些年,桂林镇捐资助学蔚然成风,2013年全镇捐款16万元,2014年上升到23万元。爱心人士的助学情怀令人感动。”桂林镇党委书记李红海告诉记者。

????坚持不懈为家乡作贡献

?“近年,桂林镇涌现出许多贤达人士,他们在助学、新农村建设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西油村的史来元和桂林村的路昀达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们坚持不懈为家乡作贡献。”桂林镇镇长宋君芳感慨道。

?史来元今年85岁,早年参加过革命,解放战争时南下,离休后定居武汉。2008年重阳节,史来元寄回家乡1.5万元钱,让给村里的老人买慰问品。2009年清明节,他又寄回2000元钱,嘱咐村里为该村牺牲的烈士修建一座纪念碑。2010年到2013年,史来元每年重阳节都会寄回1万元钱慰问村里的老人。去年重阳节,他又寄回1.2万元钱。

?“我们考虑到老人和他的老伴儿这么大年纪了,不让他寄钱了,可是他坚持要捐。”西油村党支部书记史秋江说。

?桂林村党支部书记郭子玉告诉记者,从2006年开始,路昀达每年重阳节都为村里捐款2万元用于开展敬老活动。2005年入冬后,他出资5万元为村小学安装了锅炉和暖气,解决了学校师生的取暖问题。

?受贤达人士的影响,桂林镇多个村庄出现公益热。北马巷村的王晓峰、王五立、王建德等20多位村民捐款,南马巷村的郭锁栓等10多位村民捐款,张街村的李伏明等8位村民捐款……大家捐款为的都是家乡的建设事业。

版权所有:安阳日报、安阳日报新农村周刊、安阳晚报、安阳慈善、大鼎手机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安阳网发布,安阳网原创及论坛、博客等原创信息,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 “安阳网-安阳日报”或“安阳网”。版权合作联系:0372-2561290。


《公益捐助暖桂林》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anyang.yuduxx.com/linzhou/209858.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