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河南新闻 > 安阳新闻 > 林州市新闻 >

南下老干部杨廷英的“家书”

[摘要]□记者 刘剑昆 通讯员 付 敏 ????“回忆录浸透一片忠诚之心,当作家书寄回更显赤子之心。”1月29日,林州市史志办、档案管理局的工作人员珍重地将多本名为《过眼烟云》的书收藏起来,并对88岁的作者、南下老干部杨廷英老人表示由衷的敬意。 ????《过眼烟云》...

□记者 刘剑昆 通讯员 付 敏

????“回忆录浸透一片忠诚之心,当作家书寄回更显赤子之心。”1月29日,林州市史志办、档案管理局的工作人员珍重地将多本名为《过眼烟云》的书收藏起来,并对88岁的作者、南下老干部杨廷英老人表示由衷的敬意。

????《过眼烟云》是由杨廷英老人完成的回忆录,共30余万字。老人经过几年执着笔耕,以回忆录的文体,将自己一生从出生求学到参加革命,从家乡林州到随军南下八闽福建以及在长泰、漳州等地的工作、生活经历进行了朴实而生动的表达。字里行间饱含着一位革命战士对理想、对事业的执着追求,饱含着一位游子远在异地他乡对家乡林州无尽的乡思。2015年秋冬时节,在《过眼烟云》付梓面世之际,杨廷英老人专门委托家人,向家乡林州寄赠自己的回忆录作品。

????杨廷英是林州市东岗镇丁冶村人,出生于1928年。其祖父杨作桢曾是清末秀才,在民国时做过林县(1994年撤县设市)十四区(东岗区)区长。其父亲杨汉云熟通文墨,先后在东岗、安阳等地做教书先生。受祖上熏陶,杨廷英五六岁就随父亲入学堂读书写字,上学至四年级时日寇铁蹄侵我国土,学业被迫中断。1943年,时年15岁的杨廷英参加了村里组织的自卫队,主要在八路军的后方做些后勤和协助工作。当年秋天,杨廷英以优异成绩考入豫北联中,真正投入抗日救国大业,“革命”“理想”逐渐渗透在这位青年人的意识中。在校期间,杨廷英和同学们积极参加林县当地的减租减息宣传工作和抗日宣传工作。杨廷英联中毕业后被分配到安汤县(即现在的汤阴县),主要从事敌后武装斗争和民政宣传工作,并参与创办《翻身报》《汤阴小报》。由于表现突出,他被提拔为汤阴八区区长。

????1949年2月,杨廷英奉调加入南下“长江支队”,开赴闽南开展革命工作。南下福建后,杨廷英被分配到福建省长泰县,与当地军民一道开展地方剿匪、土地改革等工作。1952年至1955年,他调到龙溪地区从事教育管理工作。1955年3月至1964年10月,杨廷英转行从事报业工作,先后在《龙溪农民报》《闽南日报》《漳州报》担任领导职务,为当地宣传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1964年10月,杨廷英从报社调出,在闽南地区从事社教工作,“文革”中受迫害被关入“牛棚”,之后的1972年又被调回龙溪师范担任领导职务。1973年3月,杨廷英调到漳州党校任职,1991年8月从党校校长的岗位上离休。

????老人性格率直,为人处世诚恳、宽厚,工作认真细致。在整部回忆录中,老人用1/3的篇幅对南下前在家乡生长、学习以及初期参加革命的经历和印记进行了叙述。书中有多处提及作者在家乡林州、福建闽南两地与亲人故友之间的交往交流,充溢着浓浓的乡思乡情。30余万字的回忆录,实质上是一封长长的“家书”,是一位远方游子思乡念乡的心灵独白。

????1949年4月,林县随“长江支队”南下福建的200余名干部大部分被分配到漳州地区,其中有“四有”书记谷文昌、慈善公益老干部王学智、热心“长江支队”资料整理编写的老干部张全金等,他们在职时兢兢业业为党为国家作贡献,为当地百姓谋福祉,退离领导岗位后仍然不忘发挥余热,将太行精神在八闽大地发扬光大。杨廷英老人的长篇回忆录,既是他个人人生历程的一种书写表达,也是那一群南下福建的太行儿女对家乡故土的一份人生汇报。

????杨廷英老人在成书《过眼烟云》过程中,为了不给家人增添麻烦,在耄耋之年拜老伴儿为师,竟学会了使用计算机,用天然码打字。《过眼烟云》书稿于2009年5月完稿,之后又陆续增补了一些内容,直到2015年初冬时节才付梓面世。

????2015年12月,杨廷英的大儿子、著名小说作家、福建省作协主席杨少衡在一次与记者电话交谈时,谈起其父亲出版的回忆录作品,提到老父亲有意将《过眼烟云》向家乡赠送事宜。之后不久,一个装有20余本书的邮包寄到记者手中,杨少衡委托记者分送到林州市史志办、档案管理局等单位收藏,或作史料参考。据悉,杨廷英老人还将《过眼烟云》一书向他曾经工作战斗过的地方——汤阴县有关部门进行了赠送。

版权所有:安阳日报、安阳日报新农村周刊、安阳晚报、安阳慈善、大鼎手机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豫都网发布,豫都网原创及论坛、博客等原创信息,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 “豫都网-安阳日报”或“豫都网”。版权合作联系:0372-2561290。


《南下老干部杨廷英的“家书”》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anyang.yuduxx.com/linzhou/328310.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新闻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