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河南新闻 > 安阳新闻 > 林州市新闻 >

元家庄村:淅水河畔元家庄 太行山下果飘香

[摘要]原标题: 淅水河畔元家庄 太行山下果飘香 ? 元家庄村村民在小花园内散步 □记者 冀晓东 李婧瑜 文/图 ????4月13日,春意正浓,记者驱车下乡采访,高速公路两旁的泡桐树开着淡紫色的花朵,安静、柔和地点缀着乡野。开车一路西行,进入丘陵地带,一片片金黄色...

原标题:淅水河畔元家庄 太行山下果飘香
?

元家庄村村民在小花园内散步

□记者 冀晓东 李婧瑜 文/图

????4月13日,春意正浓,记者驱车下乡采访,高速公路两旁的泡桐树开着淡紫色的花朵,安静、柔和地点缀着乡野。开车一路西行,进入丘陵地带,一片片金黄色的油菜花跃然窗前,还有星星点点的山羊在山坡上漫步、觅食。我们这次“百村百家行”的目的地,就在这样一幅山乡春意图中。

????林州市桂林镇东部的元家庄村位于太行山下,属于丘陵半丘陵地域,全村1527口人。淇河支流中较大的淅河自西向东流过村庄,养育着这里祖祖辈辈的村民。

????先进村:

????“远学大寨,近学元家庄”

????说起元家庄村,随行的桂林镇综合办主任辛靖宇用一句话总结:“元家庄一直是先进村。”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全国上下大力发展农业,毛主席提出‘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而在当时的林县,因为元家庄村在深翻改土、兴修水利等方面干得出色,县委提出‘远学大寨,近学元家庄’的号召。”在元家庄村村委会,59岁的该村党支部书记赵启增一见到记者,就开始讲述这个小山村的光荣历史。

????村委会在一座依地势而建的窑洞二楼,虽然已经入春,可阴暗的村室内依然寒气逼人。记者随着赵启增的讲述,仿佛一下子回到那个大兴水利、全民参与深翻改土的火热年代。在当时的林县,随着英雄渠、红旗渠的修建,一系列配套水利设施建设提上日程,元家庄村参与修建的红英水库就是其中一项。从红英水库到红英洞,再到之后的红英渡槽,老一辈元家庄人用十几年的时间完善了村庄的水利设施。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老支书赵徳义的带领下,元家庄村甚至修建了简易的水网管道,这对于当时山区来说,确实是先进而大胆的做法。

????“如果说兴修水利是整个林县人民的精神传承,那么,元家庄人在深翻改土中展现的不畏困难、敢拼敢干的精神则更具有地方代表性。”赵启增回想起一个顺口溜形容该村当时的地形地貌,“扁担翘、煎饼鏊,犁地撑不开套,机器不会到。”这样的土地,不进行深翻改土,发展农业就没有前途。

????在《桂林镇志》上,记者发现这样一段描述:“元家庄大队党支部书记赵徳义带领社员在西岗地改土,当时天寒地冻,大雪下了一尺多深,可大家与天争时间,干得热火朝天。元家庄大队就这样干了一冬天,深翻改土100多亩。”几年下来,通过全村人的深翻、平整,元家庄村1000多亩土地面貌焕然一新,粮食产量连年上升,亩产达到528公斤。为此,元家庄村成为当时林县农业发展的一面旗帜。

????生态村:

????林果飘香,鼓起钱袋子

????“山上松柏盖顶,中间果树缠腰,庄前稻谷飘香。几十年前,这是元家庄村生态建设的真实写照。”在淅河岸边,该村村委王相成指着远处的浅山说,“那时候淅河水大,俺村沿河就种着水稻。我结婚那一年,办事儿吃的就是自家种的稻米。现在虽说没有稻谷了,可到了秋天收获的季节,满山的林果飘香。特色种植产业的发展不仅美化了乡村,而且增加了农民收入。”

????王相成口中的顺口溜,是20世纪70年代在当地流传起来的。当时,在全面绿化荒山的过程中,元家庄村大力发展林业,在村北和村南分别种植60亩和40亩林木。“果树缠腰”这四字在元家庄村这几年大力发展经济林种植中得到了更好的体现。

????在元家庄村南部的丘陵地带,记者见到了正在自家果园进行管理的万书林。2014年,万书林流转了40亩土地,种植李子树和桃树。“俺村一直有种植果树的传统,可像我这样流转这么多土地,专门种植经济林的人还不多。人家都说靠山吃山,政府也鼓励我们发展特色种植。就拿我种的李子来说,镇里正在给它申请国家地理标志,到时候,不愁卖不出去。”万书林站在一片新芽勃发的李子树林中,一边忙活一边说。

????正如万书林所说,桂林镇西北部山区种出的“小店李子”正在申报国家地理标志,元家庄村种植的李子也位列其中。原来,当地多为白土,碳酸盐含量丰富,有机质含量高。另外,该地受气候和独特的地貌、土壤结构及淅河水系的影响,非常适合李子种植。“相传,在明万历年间,当地人曾受皇帝召见,携带贡品‘小店李子’,朝廷上下赞不绝口。可见‘小店李子’久负盛名。”说起“小店李子”的由来,万书林滔滔不绝。

????有了政策上的鼓励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元家庄村人发展经济林的热情更加高涨,村里人自发组成农业合作社,发展核桃等各类经济林570亩。“现在,林果飘香已经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我们的村民已经靠着发展坡地经济鼓起了钱袋子。村民致富不忘生态建设,这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赵启增看着漫山遍野的郁郁葱葱,这样总结。

????新农村:

????新型建设,全面奔小康

????太阳能路灯实现全覆盖,道路硬化率达到95%,墙面白化7000多平方米,新建1100多米景观文化墙,村内主要道路完成绿化……在元家庄村内走走看看,赵启增所说的这些成绩都实实在在地展现在记者面前。

????在村口的小花园内,村民赵成喜正领着孙子玩耍。“你看现在这小花园这么漂亮,早一年来还不是这样儿呢!俺家就在花园后面,之前这里是一片垃圾场,大家都往这儿倒垃圾。一到天气暖和的时候,俺家人根本不出门,臭气熏天呀。现在不一样了,村里出钱把垃圾场清了,还平整了土地,建成了这片小花园。这不,趁着中午太阳好,俺还能领着孙子来晒晒太阳。这样的好环境,大家都喜欢。”赵成喜拉着小孙子一边走过花花草草,一边说,“环境改善了,村里又增设了几处固定垃圾车,大家的坏习惯也就改掉了,再没有人随处倒垃圾了,这才是新型农村该有的样子。”

????赵成喜家门前的垃圾场变成了小花园。两年间,元家庄村分别对临近壶台公路的两处垃圾场进行整修,将其建设成为两处休闲广场,并安装配套设施,供村民休闲娱乐。因为临近大路,这两处休闲广场也成为元家庄村的新标志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新亮点。

????“咱们去看看俺村的另一景儿。去年,郑州大学的学生来俺村开展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专门为我们绘制了文化墙,俺村的男女老少都可喜欢了。”跟着赵启增的脚步,记者走过了元家庄村的村口小巷,一幅幅生动的墙画展现在农家院的院墙上,给这个宁静的小山村增添了几分活力和底蕴。

????“生火用沼气,吃水有水管,出门有公交,你说我们的生活咋样?跟城里人真没啥区别。咱们总说要进行新农村建设,我觉得俺村就是新农村,没有了过去农村脏乱差的现象,村民有事儿干,生活有盼头,这日子会越过越好的。”在87岁的老党员王全新家,老人用浓重的林州口音说着自己的感慨,对未来元家庄村全面步入小康充满信心。

????记者感言:元家庄村作为林州市桂林镇的一个典型,体现着目前太行山脚下丘陵地带村庄的面貌。该村干部群众传承着红旗渠精神,又有自己独特的发展之道。他们生活在山区和平原的交接地带,有着山区群众的坚忍不拔,也因为交通便利更加开放、与时俱进。通过采访,记者深深地被当地人的故事打动,我们共同见证元家庄村辉煌的过去,一起期盼这个小山村的美好未来。

版权所有:安阳日报、安阳日报新农村周刊、安阳晚报、安阳慈善、大鼎手机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豫都网发布,豫都网原创及论坛、博客等原创信息,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 “豫都网-安阳日报”或“豫都网”。版权合作联系:0372-2561290。


《元家庄村:淅水河畔元家庄 太行山下果飘香》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anyang.yuduxx.com/linzhou/384379.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