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6-17 10:49 我要投稿
原标题:山城乡村美如画
——林州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侧记
□记者 刘剑昆
????“今年,咱村里墙白了,树绿了,灯亮了,景更美了,连安阳的人晚上都要来喝小米稀饭、吃红薯面窝头,俺家农家院的生意越来越好了。”6月10日,林州市城郊乡魏家庄村开农家院的村民李利芳同邻居谈论着村里的变化。
????在姚村镇史家河村,记者看到,村民们正在村里的绿地广场上跳广场舞。村民李明生一开口就一段方言快板:“柏油马路铺门前,广场健身赛神仙。白墙红瓦图画美,老村新貌尽欢颜。”村民说,今年,史家河村粉墙壁、画美图、搞绿化、铺柏油路,让这个曾经闻名全国的老典型焕发了“第二春”。
????魏家庄村和史家河村的新变化是林州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缩影,这都得益于该市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方面的持续努力。
????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不拘一格、打造特色,林州市围绕这一指导原则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围绕净化、绿化、硬化、亮化、美化、文化“六化”规划建设具体项目。农村新建房屋外墙力求原色,充分融入自然,与太行山水相协调,墙壁粉刷以“白+灰”为基调,村中见缝插绿,村头路边建设具有乡土气息的景观小品,道路硬化鼓励就地取材,采用太行山石板铺设,保留山区特色。各村围绕传统文化、文明礼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建设文化墙、文化长廊。
????陵阳镇两停岗村突出上品位、有特色,高标准规划、高标准建设。村党支部书记付运朝说:“今年,俺村粉刷了墙壁,新建了两处游园,大街小巷都铺设了路沿石、面包砖,种植了花草,放置了花岗岩石凳,要把俺村建成真正的花园式新农村。”
????城郊乡以打造“人文旅游小镇”为目标,聘请专业人士,对沿路农户房屋参照“京派”建筑设计,并依托地处红旗渠畔的优势,增添太行山水元素,打造出别具一格的风景线。
????在采桑镇涧东村,记者见到了保洁员常新发。他每天都会开着保洁车定时到村民家门口收集垃圾,全村群众已经养成了听广播收垃圾的习惯。
????像常新发这样的保洁员,林州农村共有2000多个。林州市按照所有行政村每1000人配备2名以上保洁员的标准,重点路段、重点村庄每1000人配备不少于5名保洁员的标准,组建、配备保洁员队伍,保洁员工资由市、乡两级财政共同负担。在垃圾处理方面,城镇周边农村垃圾治理纳入城镇治理体系,交通便利且转运距离较近的村庄,生活垃圾采取“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方式处理。离城区较远的镇自建标准化垃圾填埋场,建设费用实行市级奖补政策,农村生活垃圾以乡镇为单位统一处理。陵阳镇、临淇镇率先实行市场化保洁模式,石板岩镇把景区和主干道村庄垃圾清运分块承包运营,较好地解决了经费、人员、机制等实际问题。
????林州市委农办负责人赵乾告诉记者,常态督导,严格奖惩,是抓好工作落实的关键。该市成立由以市督查中心、市委农办为主体的督导组,坚持一线督导,重点找问题、抓整改、促进度,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专项考核纳入市政府年度绩效考评,把工作实施情况作为评先创优、表彰奖励的重要指标。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让林州山更绿了,水更清了,天更蓝了,群众更幸福了。截至目前,该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总投资2亿元,其中“黄金通道”“精品大道”以及全市重点绿化工程投资1.5亿元,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投资5000余万元。全市城乡面貌明显改善,一个繁荣、美丽、和谐的幸福家园正呈现在市民面前。
版权所有:安阳日报、安阳日报新农村周刊、安阳晚报、安阳慈善、大鼎手机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豫都网发布,豫都网原创及论坛、博客等原创信息,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 “豫都网-安阳日报”或“豫都网”。版权合作联系:0372-2561290。
《林州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山城乡村美如画》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anyang.yuduxx.com/linzhou/414995.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