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6-18 15:42 我要投稿
原标题:“百姓福根”扎根太行
——记林州市白泉村党支部书记张福根
□记者 刘剑昆
????从青春年少到白发老人,林州市临淇镇白泉村党支部书记张福根像一棵挺拔的青松矢志不移地扎根在太行山上。不管条件多么艰苦,他总是以一种坚如磐石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带领群众向各种困难挑战,守护着父老乡亲的家园。年近耄耋,他依然热情似火,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他曾被评为“河南最美村官”,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11年冬,时任新华社社长的李存军在采访张福根后为其题词——“百姓福根”。
????壮心不已守太行 垒砌护墙为安全
????“这几天雨水多,我来看看这段路有没有安全隐患。”6月13日上午,记者在通往白泉村的盘山公路上见到了正在巡山、巡路的张福根。
????记者看到,张福根的双手伤痕累累。“这是前些天垒砌路边的护墙时受伤的,参加劳动的群众谁手上都有伤,不算啥。”张福根轻描淡写地说。
????“老张啊,你们垒砌护墙,真是办了一件大好事!这可是安全墙啊!”一位在山坡上放羊的老人笑着走到张福根跟前说。这位老人名叫任双喜,家住山下的西张村。
????“垒砌护墙就是为了大家的安全。前年春节,俺村一村民开着机动三轮车带着媳妇从山下来看望老爹,走到这段路刹车突然失灵,媳妇掉下悬崖,没送到医院就不行了。鲜活的生命说没就没了,看着这一家人悲痛欲绝的样子,当时我就下决心给这段盘山公路垒砌护墙。”
????盘山公路长3公里,经测算,垒砌护墙需50万元,安阳市交通局支持了10万元。今年春节过后,76岁的张福根带着50多位村民在盘山公路上奋战了两个月,就地取材,劈山采石,最终垒砌了一道3公里长的护墙,村民称它为救命墙。施工期间,张福根每天坚守在工地上,手上不知道受了多少伤。
????“不管是咱村的人还是山外的人,谁走这条路发生车祸都是灾难。虽然是赊钱施工,资金缺口大,可是看到大家安全了,咱这心就舒展了!”张福根说。
????激情似火撼天地 谱写创业四部曲
????“踏破地球顶破天,单手托起太行山!”65岁的退伍军人、老党员翟银喜说,“这是张福根常说的一句话。他总是激情似火,永远有使不完的劲儿,为了改变家乡面貌他付出了满腔热血,谱写出劈山修路、打旱井水窖、植树造林和发展旅游四部曲。”
????白泉村地处太行山深处,行路难困扰着世世代代的村民。1969年,张福根带领全村劳力奋战124天,劈开了12.5公里长的出山公路。2000年,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该村对这条路进行了水泥硬化,实现了村民“赶了临淇集,两脚不沾泥”的愿望。
????白泉村缺水,在50多年时间里,张福根带领群众打出1680多眼旱井和水窖,解决了人畜饮水问题。
????为了保护好白泉村的生态,张福根与群众凭着一把镢头一张锨绿化了2万亩荒山。经过多年的营造和保护,白泉村一带成了省级森林公园。
????进入21世纪,张福根开始谱第四部曲。他扭转群众的思想,将白泉村附近一个微波通信站废弃的70多间房子改建为旅游度假村,并外出推介白泉村的风景,生意一年比一年红火。
????张福根告诉记者:“今年春节期间,我们村与相邻的卫辉市一个投资商签订了协议,利用山水资源携手发展旅游业。”
????张福根15岁回村务农,17岁当村干部,26岁担任村党支部书记,60多年来,他从来没有脱离劳动,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
????“我这个人闲不住,劳动惯了,哪一天不干活儿就觉得不自在。”张福根说。
????“有的村民搬迁了,山上的地扔了,俺爹觉得可惜,就拾起来种。现在,连自己家的责任田在内,我们家共种了十多亩地,累死人了。为这事,俺娘没少埋怨俺爹。”张福根的儿媳说。
????2012年春节前,村民自发在村委会的大门上贴了一副对联:半生辛劳富白泉,一腔热血为百姓。横批:不忘福根。
版权所有:安阳日报、安阳日报新农村周刊、安阳晚报、安阳慈善、大鼎手机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豫都网发布,豫都网原创及论坛、博客等原创信息,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 “豫都网-安阳日报”或“豫都网”。版权合作联系:0372-2561290。
《张福根:“百姓福根”扎根太行》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anyang.yuduxx.com/linzhou/415713.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