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7-01 10:44 我要投稿
□记者 刘剑昆
????成立之初仅是一个社区的爱心组织,在两年多时间里却成为一个城市的爱心团队。在林州市,“爱心妈妈”团队为贫困孤苦儿童撑起了一个充满阳光的天地,以炽热的爱心温暖了城乡,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申请要加入这个团队。目前,这个团队正在制定章程,以确保爱心行动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
????无声之处爱满城
????“我们只想帮助那些贫困孤苦的孩子,只想默默无闻地去做事,不图名也不图利,报道中不要提我们的名字。”6月26日,一些“爱心妈妈”在接受采访时向记者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这种心情可以理解。”对此,“爱心妈妈”团队的发起人、林州市龙山街道新兴社区党支部书记牛正军告诉记者,“我们最初成立‘爱心妈妈’团队,参与者也就是社区里的十几位爱心妇女,大家仅仅是想像春雨那样润物细无声地去做工作,后来救助的人多了才引起了群众和媒体的关注。”
????2014年年初,“爱心妈妈”杨艳平、杨文砚、秦庆云、李彦慧得知该市原康镇栗园村儿童小海家屡遭不幸,陷入极度困境之中。小海母亲不幸溺水身亡,父亲患脊椎瘤,行动困难,保守治疗每年要花费几万元,手术根治要三四十万元,70多岁的奶奶既要种地糊口,又要照顾小海的父亲,生活十分困难。“爱心妈妈”当场捐款救助这个家庭,并表示以后负责小海的生活和学习。小海流着泪说:“虽然妈妈离开我了,但是现在我又有新妈妈了。”
????节假日期间,4位“爱心妈妈”还把小海接到家中,给小海买了新衣服、新书包。后又经牛正军协调,让小海进入该市市直第五小学读书,学校专门安排了心理辅导老师。小海在4位“爱心妈妈”家中轮流居住,快乐地生活学习着。
????“爱心妈妈”团队成立以来,先后深入林州市多个乡镇的山区农村,对贫困家庭的儿童、孤儿走访慰问。目前,她们资助的贫困儿童及孤儿有60余人,与30名儿童“结对认亲”,进行长期关爱和帮扶,其中有3名儿童已经长期住在“爱心妈妈”家中食宿,安排在林州市区的学校读书,让他们和自己的孩子同吃、同住、同学习,像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能享受到母爱。
????爱心也需有规则
????随着救助活动的增多,“爱心妈妈”团队的影响越来越大。该团队负责人杨艳平介绍,两年多来,社区外有很多爱心人士纷纷加入,团队人数已经超过70人。该团队已经成为林州市慈善总会指导下的一个慈善组织。
????“参加‘爱心妈妈’活动首先需要有爱心,但是,光有爱心不行,还要有经济能力,要讲究方法。比如,不能过多送钱毁了孩子,不能因怜悯而溺爱孩子,不同境遇的孩子有不同的心理,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打开他们的心结。这些都是我们的经验教训,我们不能好心办了坏事。所以,我们近期正在制定章程。”6月27日,“爱心妈妈”团队的联络人王彩凤告诉记者。
????6月15日,“爱心妈妈”团队的部分成员聚在一起,集思广益,起草了章程的草稿。之后,他们将初稿发给每一位成员进行讨论。近期,该团队将召开首届代表大会,对章程进行讨论和表决。
????记者注意到,章程的草稿中对申请加入团队的“爱心妈妈”的条件规定得十分明确:“热心帮助孤困儿童,并具有一定时间关心孤困儿童的学习和成长;能够定期与受助人和监护人通过电话、书信等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情况;能够在受助儿童生日期间,与受助儿童共度生日,给予关爱;能够利用节假日带受助儿童进行游玩或参加一些公益活动。”
????“我们救助的贫困孤苦儿童是留守儿童中需要特别关爱的特殊群体,这项爱心活动不是我们一时心血来潮,我们将用章程引导大家的爱心行动。对这些孩子,我们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他们,在生活上给予救助,学习上给予帮助,情感上给予慰藉,心理上给予关爱。”杨艳平说。
版权所有:安阳日报、安阳日报新农村周刊、安阳晚报、安阳慈善、大鼎手机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豫都网发布,豫都网原创及论坛、博客等原创信息,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 “豫都网-安阳日报”或“豫都网”。版权合作联系:0372-2561290。
《林州“爱心妈妈”暖山城》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anyang.yuduxx.com/linzhou/423670.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