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河南新闻 > 安阳新闻 > 林州市新闻 >

许存山:太行屋脊“老愚公”

[摘要]原标题: 太行屋脊“老愚公” ? ——记林州市大垴村党支部书记许存山 ? ? ?图为许存山(右一)向游客介绍大垴村的发展规划。 □记者 刘剑昆?雪莲?文/图? ????“我为林州市海拔最高村的领头人许存山投上一票,他矢志不移建设家乡,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最美村官...

原标题:太行屋脊“老愚公”
?
——记林州市大垴村党支部书记许存山
?
?
?图为许存山(右一)向游客介绍大垴村的发展规划。

□记者 刘剑昆?雪莲?文/图?

????“我为林州市海拔最高村的领头人许存山投上一票,他矢志不移建设家乡,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最美村官’!”

????“从26岁到62岁,许存山把生命中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生养他的山村,无怨无悔,他堪称坚守在太行屋脊的‘老愚公’!”

????当2016“河南最美村官”评选活动拉开帷幕的时候,林州市内外很多人纷纷通过微信圈为候选人之一的林州市石板岩镇大垴村党支部书记许存山点赞投票,向他表达深深的敬意。那么,这位“老愚公”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党旗下的“生死状”

????海拔1750米的大垴村是林州最高、最偏僻的一个村,四面都是一眼望不到底的悬崖。

????1980年,26岁的许存山退伍回乡,接过村党支部书记的重担,扛起了全村260多口人致富的梦想。

????可是,现实却像太行山的石头一样坚硬:村委会全部资产摊在他手心上——3个硬币,一共9分钱的积蓄,18360元的欠账。摆在他面前的是“六难”:行路难、吃水难、吃穿难、照明难、通信难、娶妻难。

????许存山决心一项一项攻克。他召开党支部会,带领全村11名党员在党旗下发出誓言:“握紧拳头不松手,卒子过河不后退!”

????他从家里拿出了仅有的300元退伍费,交给了村党支部,作为创业基金。从1980年开始,在他的带领下打响了修路之战。在数百米高的悬崖陡壁上修路,危险随时可能发生,许存山在党旗下率先立下生死状:“如果我遇难了,不向集体提任何要求,由我的妻子接着干!”全体党员也跟着立下了生死状。

????誓言铮铮在太行山中回荡。

????12名共产党员就是12根顶梁柱,哪里有困难和危险就往哪里上。悬空作业、除险、点炮、排哑炮这些险活、累活,许存山与党员干部总是抢着干。长时间的悬空作业,大伙儿的腰部被绳索勒得血肉模糊,晚上睡觉时衣服和肉黏在一起,无法脱下。在悬崖下打炮眼,直不起腰,大家就跪着干,膝盖磨出血,找双布鞋捆在膝盖上接着干。

????经过10年苦战,大垴村人终于修好了长15公里的主线公路和长25公里的支线道路,村子里的人共挖了48万立方米的土石方。

????第一次看到汽车开到山顶,劳累与喜悦交加,许存山竟然一头倒在地上晕死过去。

????2012年至2015年,大垴村人在上级的支持下将长15公里的主线公路硬化、改造、拓宽,加设安全防护墙,彻底改变了群众行路难的状况。

????如今,这条盘山路成为林州市公路建设的形象标志,多次被摄影家收入镜头,见诸各级媒体,吸引着读者的眼球。

????太行山巅的科技情

????在拼死拼活的奋斗中,高中毕业的许存山认识到,科学技术才是铲除穷根、迎接富裕的上方宝剑,他决心用科学之剑斩断穷根。

????有人说,在穷山村说科学,许存山是白日做梦。可是,梦想的太阳一旦升起,就能激发出无穷力量!

????大垴村历来干旱少雨,过去人畜吃水主要靠收集雨水,村里人为找水费尽了心思。1987年大旱,许存山做梦都在找水,在山里不停奔波。他观察到一个地方——白草谷堆经常冒白烟,经过反复考察,认为那一片地下有泉水。

????许存山召集几个身强力壮的村民寻找泉眼。有人不服气,说多少辈人都找不出来,这高山上根本挖不出山泉。在许存山的坚持下,当大家挖到3米多深时惊喜地发现,细小的水珠从石缝中冒出,经过拓展,泉水喷涌而出。

????至今,许存山发现的这处泉眼一直出水不断,滋养着山民。

????随后,许存山又带领群众在小井洼自然村找出一眼山泉。现在,该村在上级支持下搞水利工程配套,全村人很快就能吃上自来水。

????在大垴村种玉米,亩产仅有百余斤。1989年,许存山决定搞科学种田以提高产量。他给中国高原生物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写信请教,并订了许多报纸杂志。他买了地膜和玉米良种,把自己的口粮地变成试验田。这一举动引起一些人非议,有人还编了顺口溜:“许存山稀奇又古怪,种地哪见过明纸盖?”许存山回敬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金秋时节,长长的玉米棒露出“白马牙”,亩产达到600公斤!这个消息轰动了大垴村,村民实实在在地看到了科学的价值。

????许存山抓住机遇,在村里办起科技学校,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毫无保留地教给村民。1994年,全村人搞起地膜覆盖,种玉米105亩,亩产650余公斤,总产量7.3万公斤,是前10年粮食产量的总和。1995年,许存山利用地膜覆盖种小麦,亩产300多公斤,开了在高寒地区种小麦的开例。

????过去一直靠吃统销粮救济的大垴村人第一次实现了粮食自给自足。许存山编写的《高寒旱作山区低产变高产模式化技术研究》被收入《中国科技大全》和《中国科技成果大辞典》。

????这种地膜覆盖技术坚持了15年。十多年前,国家逐步实施生态建设,大垴村搞退耕还林,发展经济林和坡地经济,野生动物日渐增多。

????两省交界处的桃源梦

????两年通电,五年通路,三年通水,十年之中大植树,二十年兴科技……许存山的梦想在豫晋两省交界地带一个一个变成了现实,照亮了太行之巅。

????奋斗了36年,许存山从生龙活虎的青年变成身患多种疾病的老人,但他的豪情壮志没有因此消退,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劲头没有消退。他用心血和汗水、用奉献和忠诚,诠释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面对重重困难和日渐虚弱的身体,他仍然非常乐观:生命用足无缺憾,一息尚存气飞扬。

????“要把大垴村建设成美丽家园,要让大垴村变成人人向往的桃花源!”站在太行山山巅,许存山声如洪钟。

????多年来,许存山带领大垴人植树造林,绿化荒山1万多亩,建成林果基地300多亩,人均拥有用材林2万多棵,不仅使昔日的“黄龙”变成“绿龙”,也为子孙后代营建了一个“绿色银行”。

????当21世纪的帷幕拉开的时候,许存山带领村委会一班人制订出大垴村的发展规划和奋斗目标,发展林药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村民致富增收。现在,大垴村拥有林药面积1.57万亩,人均拥有林药面积60余亩;药材年产量10余万公斤,人均年收入2000多元。林业部门估计,目前大垴村的林业价值约为2亿余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垴村就是刮金板!”2015年,许存山引进上海福佑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在大垴村建党参种植基地,基地不仅解决了大垴村部分人的就业难题,还吸引了不少山外人来此打工。

????许存山带领全村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发展生态林业旅游、观光农业旅游、田园自然风光旅游、“农家乐”旅游、药乡自然旅游。“现在,我们在扶贫部门的支持下,规划了5家‘农家乐’餐饮点,20多户贫困户入股,逐步增加收入。”

????许存山是大山的儿子,有大山一样倔强的性格,他对大垴村的未来充满希望,他应邀给党员干部讲党课的时候这样描绘大垴村的蓝图:“在不远的将来,大垴村会成为人们向往的‘五园’,即春天是花园,夏天是林业园和家园,秋天是果园,冬天是乐园。”

????人们从他那方正黝黑的脸上读出了坚毅和忠诚。

版权所有:安阳日报、安阳日报新农村周刊、安阳晚报、安阳慈善、大鼎手机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豫都网发布,豫都网原创及论坛、博客等原创信息,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 “豫都网-安阳日报”或“豫都网”。版权合作联系:0372-2561290。


《许存山:太行屋脊“老愚公”》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anyang.yuduxx.com/linzhou/430093.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