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7-17 12:06 我要投稿
原标题:红旗渠畔为民情
——记林州市城郊乡魏家庄村党支部书记李明生
□记者 郭建华
????“魏家庄黄李正在采摘中,今年全村李子总产预计5.5万斤,近3天采摘销售1.7万斤,预计还有15天采摘期。欢迎新老朋友观光采摘。”这是林州市城郊乡魏家庄村党支部书记李明生于7月7日发送的一条微信内容。
????“魏家庄改造后的民俗村客流量大增,外国客人也来凑热闹。” “柏油马路铺门前,广场健身赛神仙。白墙红瓦图画美,老村新貌尽欢颜。”“这就是榜样——中国北方杂粮小镇郭辛庄” ……李明生过去所发微信,有的是帮村民做宣传,有的是反映村里的新面貌,有的是介绍先进村的经验,描绘本村发展蓝图。这是李明生为民情怀的真实写照。
????“没钱也要为群众办实事”
????李明生于2012年担任魏家庄村村委会主任时,村里没有一分钱积蓄。
????“没钱也要为群众办实事!”李明生的决心毫不动摇。1985年,23岁的李明生兜里只揣了30元钱去东北闯荡,靠诚信挣得第一桶金。随后,他靠诚信把事业做得越来越大。如今,答应给乡亲们办的事一定要办到,自己必须讲诚信,而且还得继续靠诚信。
????魏家庄村有5个自然村,原先只有一条500米长的水泥路,其他都是推独轮车才能通过的土路,学生上学时常得蹚着草丛走。在靠诚信赢得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支持下,李明生和村干部齐心协力修了通往方家沟自然村的1000米水泥路,接着又趁热打铁修了3条横贯全村东西、总长3000米的水泥路,向乡亲们承诺3年办成的事情结果用1年时间就提前完成。
????2014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李明生带领大家继续修了3600多米的道路,使各自然村之间道路、各自然村主要街道全部实现了硬化。
????修7600多米的道路需花费上百万元,钱从哪里来?李明生靠诚信争取慈善资金、“一事一议”资金、交通项目建设奖补资金,靠诚信赢得当地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的支持,硬是陆续筹措到了这笔巨额资金。
????为村民安装天然气、自来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发展经济林,建设民俗村……李明生为群众办实事想得越来越多、看得越来越远。
????“多动脑子才能办好事”
????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许多村在街道上建了不少垃圾池,魏家庄村却一个垃圾池也没有建。
????李明生有自己的打算。他借鉴外地经验,找了一位村民专门负责收垃圾。天冷的时候中午收,天热的时候清晨收,这位村民每天开着三轮车走街串巷收垃圾,然后送到村里固定的垃圾填埋场集中填埋。村民只要听到三轮车上小喇叭放出的音乐声,就会提着自家的垃圾桶,将积攒的垃圾倒进三轮车。
????对如何搞好村里的街道卫生,李明生也有自己的办法。村里有52位既有能力又有时间的村民和部分低保户自愿担任卫生队员,他们觉得这样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打扫街道卫生,给全村人营造更好的环境。李明生把他们分成若干小组,划分责任区域,每年给每人适当补助。在这些卫生队员的带动下,全村人参与环境卫生清洁蔚然成风。
????李明生算了一笔账:负责用三轮车收垃圾的村民每年补助8400元,52名卫生队员每年共补助6000元,两项合计为14400元,用乡里按人头给的卫生费支付绰绰有余。如果全村8000多米的水泥路要雇人打扫,仅这一项每年开支就得五六万元,用乡里给的卫生费支付远远不够。
????平时,李明生还常有这样的深切体会:有些事情光靠村干部做工作效果不好,组织引导群众自己解决矛盾往往事半功倍。去年准备为群众安装天然气时,李明生首先组织召开群众大会进行表决,大家很快达成共识。接着,李明生又组织选举产生了由老干部、党员、村民代表组成的天然气安装协调小组,负责处理一般矛盾纠纷。遇到大的难题或“钉子户”,则召开党员群众代表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按照“四议两公开”的表决程序现场解决,并邀请新闻媒体记者现场录像,最终圆满解决了各种难题,确保了工程的顺利进行。
????“干就干好,干不好就是白干。多动脑子才能办好事。”李明生这样说。
????“建民俗村就得有特色”
????“我原来在旅行社工作,现在觉得开农家院更实惠。”魏家庄民俗村宁静农家院的主人刘秀林说。
????刘秀林和骑友联系的网名叫“宁静”。她说自己娘家是魏家庄村的,全家人起初并不想开农家院,在村党支部书记李明生反复动员下才决定试试看。如今,全家人尝到了甜头、看到了希望,刘秀林专心经营农家院,刘秀林的父亲也不去外地打工了,用他们的话说就是“在家门口也能轻松挣高工资”。
????“手擀面、稀饭是农家院的‘招牌’。” 刘秀林说,“就说稀饭吧,用传统的大铁锅,加水、玉米糁、花生、黄豆、红薯片、胡萝卜干、酸菜、蔓菁等原料熬制而成。客人只要掏3元钱,喝粥、吃红薯面饼管饱。许多客人就是奔着喝稀饭来的。我曾经见过一位客人,一顿饭喝了6碗稀饭后直呼‘过瘾’。”
????“俺村农家院已经形成了气候,带动全村人的思想意识有了大的转变。在红旗渠观光大道上卖水果、炒板栗的,大多数是魏家庄村的人。”刘秀林自豪地说。
????近年,魏家庄村利用本村紧邻红旗渠观光大道的地理优势,陆续发展了18家农家院。在形成规模的基础上,该村逐步对这些农家院进行改造升级,统一风格、规范标准、强化服务。老平农家院、二妞农家院、保昌农家院……随着越来越多经过改造的农家院挂牌经营,实行星级管理,魏家庄民俗村实现了华丽转身。
????“红旗渠畔展新颜。走,晚上去城郊乡魏家庄村吃饭乘凉去!”如今,这不仅是众多林州市民的一种选择,也成了许多国内外游客心仪的选择。
????“建民俗村就得有特色,让人们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李明生坚定地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本村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四周的闲散坡地发展坡地经济,打造集游、乐、休闲、服务于一体的魏家庄民俗村,让乡亲们尽快致富奔小康。”
版权所有:安阳日报、安阳日报新农村周刊、安阳晚报、安阳慈善、大鼎手机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豫都网发布,豫都网原创及论坛、博客等原创信息,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 “豫都网-安阳日报”或“豫都网”。版权合作联系:0372-2561290。
《李明生:红旗渠畔为民情》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anyang.yuduxx.com/linzhou/433009.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