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12-08 14:07 我要投稿
原标题:林州市姚村镇美丽乡村建设系列报道三????
构建环保治本长效机制
□记者?林永顺?李扬
??? 农业机械化水平越来越高,生产方式越来越先进,农村公共事务管理日趋完善,镇、村发展活力极大激发……眼下,林州市姚村镇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已经显现,多种模式在“趟路子、树样板、学典型、求创变”中逐渐完善。
????“姚村镇要美得长久需要有措施保障,更需要有韧劲支撑。”纵览全镇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姚村镇党委书记魏永刚高瞻远瞩,思路清晰,“环境的治理要治标更要治本。为避免美丽乡村建设‘一阵风’,我们通过村民自治、以奖代补、市场运作等方式,构建环保治本长效机制,永葆镇、村洁净环境。”
????为了将美丽乡村建设任务落到实处,姚村镇成立了改善人居环境领导小组,对于镇、村建设规划布局、政策措施、资金整合等重大问题,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镇、村干部全员上阵,全过程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在资金方面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撬动作用,通过整合资金、“一事一议”、以奖代补、购买服务等形式,建立政府财政投入、农民自筹、帮扶共建、社会参与四位一体的投入机制。
????平整干净的道路、粉刷一新的墙壁、郁郁葱葱的绿植……如今,姚村镇三孝村良好的村容村貌让人称赞。
????“过去脏乱差,现在美如画。三孝村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变化,多亏了我们村委会主任符凯栋的无私奉献和倾情付出。”谈及村庄的变化,三孝村党支部书记罗有栓动情地说,截至目前,符凯栋已自掏腰包上百万元用于村庄环境改善工作。
????符凯栋幼时家庭贫困,19岁便辍学外出打工,从小工干起,吃苦耐劳,敢想敢干,终于打拼出一方天地。他致富不忘桑梓,今年年初,符凯栋主动捐资,雇用铲车、挖掘机等机械,对村庄的积存垃圾进行集中清运,对村里的道路进行了整修硬化。
????为确保该村环境长期清洁,符凯栋正计划出资购买专业化清扫机械,让村民乐享良好的生活环境。
????稳定的资金投入,是农村环境治理长效化的基本前提。除了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资金纳入财政年度预算,姚村镇还积极鼓励社会资本、民间资金参与美丽乡村的项目建设和服务。如今在姚村镇,像符凯栋一样,致富后回报家乡的人越来越多,为该镇美丽乡村建设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一直以来,垃圾污染既是制约美丽乡村建设的一大顽疾,也是群众反响强烈的问题之一。针对这个难题,姚村镇探索创新出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
????龙泉庄村的村委会主任焦志红今年42岁,在村里任职8年时间。焦志红告诉记者:“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垃圾处理是基础。过去垃圾围村,蚊蝇满天飞,村里是臭气熏天,脏不忍睹;现在村里干干净净,鸟语花香,环境大变样。”
????龙泉庄村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变化?记者疑惑不解。
????“说到原因,一是体制机制的建立完善,二是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焦志红为记者答疑解惑,今年年初,姚村镇着手规划并逐步实施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的农村垃圾处理机制,实行农村垃圾日产日清,新的垃圾处理机制建立并逐步完善;各村对广大村民进行宣传引导,通过印发宣传页、广播、入户走访等方式,大力宣传垃圾分类的好处,增强村民的环保意识,确保垃圾分类定点投放。
????“在垃圾处理整个链条中,户分类是关键。”随行的姚村镇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郑长松说,户分类即实行垃圾分类定点入桶,每个农户家里配置一个垃圾桶,农户将垃圾进行分类,纸板、玻璃瓶、金属等可回收垃圾作为废品自行出售,果皮、厨余垃圾等倒入垃圾收集桶。
????时值正午,龙泉庄村村民李玉琴在家里忙着做饭。在李玉琴家的厨房,记者看到了两个垃圾桶,一个是村里统一免费发放的垃圾收集桶,里面存有半桶生活垃圾;一个是农户自己购置的垃圾桶,里面放有塑料瓶、纸盒等废品。“每天早7点、晚5点,我们把垃圾收集桶放在家门口,村里的保洁员会上门清理垃圾,垃圾根本就不落地,既方便又卫生。至于垃圾分类投放,一开始俺还不习惯,为这事儿村干部多次上门宣传引导,现在自觉分类投放垃圾已经成了俺的生活习惯。”李玉琴深有感触地说。
????农民是乡村保洁的主体,引导群众变“要我清洁”为“我要清洁”。近年,姚村镇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成立村民理事会,设立村规民约,组建保洁队伍,带领农民群众改变垃圾乱扔的陋习,增强环保意识。今年,姚村镇已经全部取缔露天固定垃圾池,逐步实现生活垃圾日清日结;积极转变生活垃圾收集方式,由被动收集转为主动收集,由定期收集转为每天收集,由集中收集转为上门收集。各行政村按每500口人配置一名环卫保洁员组建环卫队,明确专人每天负责垃圾收集,直接将每天收集的生活垃圾送到垃圾中转站或垃圾填埋场。
????持久保持“美丽风范”何处着力?姚村镇用主体责任制度扣紧“门栓”。该镇明确镇、村两级及其相关职能部门为美丽乡村建设的责任主体和投入主体,负责规划设计与标准制定、资金筹集与整合、综合协调与指导、组织推进与质量评价等。农民是美丽乡村的建设主体、管护主体、受益主体,参与规划设计、建设施工、监督管理与日常管护。同时,姚村镇在配备垃圾清运车和垃圾箱、门前“三包”、公益岗位、将农村保洁人员开支和管理费用补助纳入财政预算等方面进行了有效尝试。在具体工作,姚村镇充分发挥点面结合、示范带动作用,对全镇41个行政村改善人居环境工作进行集中观摩评比,对排名靠前的村进行奖励表彰,对排名落后的村进行通报批评和严肃问责,促进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稳步有序推进。
????“在美丽宜居家园打造、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构建一个与农村实际情况相吻合、与经济承载能力相适应、与城乡统筹发展相协调的环保长效机制尤为重要。为此,我们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姚村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吕现朝说,“让姚村镇变得更美丽,让姚村人生活更美好、更幸福,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围绕既定目标,我们将脚踏实地,阔步前行。”
版权所有:安阳日报、安阳日报新农村周刊、安阳晚报、安阳慈善、大鼎手机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豫都网发布,豫都网原创及论坛、博客等原创信息,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 “豫都网-安阳日报”或“豫都网”。版权合作联系:0372-2561290。
《林州市姚村镇:构建环保治本长效机制》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anyang.yuduxx.com/linzhou/517657.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