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12-30 10:05 我要投稿
□记者 刘剑昆
丝竹声声入耳,锣鼓欢闹喧天。“双节”临近,林州市民间艺术家协会东岗分会又在筹备着演出活动,他们想再为家乡的父老乡亲献上丰盛的文化大餐。
????今年重阳节期间,该分会的60多位文艺爱好者在东岗镇文化广场举行义演,让在场的群众大饱眼福,这是该分会成立以来的第一场正式演出。他们的演出在东岗镇引起了轰动,家乡人还盼着在“双节”期间再看他们的演出。
????东岗镇演艺人才辈出,有“戏窝”之美誉。多年来,这里培养出了多位在林州市很有名气的演艺明星。今年重阳节前,为了丰富家乡的文化生活,在林州市区从事文艺工作的东岗籍人士原守成、付爱学等人发起成立林州市民间艺术家协会东岗分会,得到了积极响应。他们推举热爱戏剧又乐于奉献的东岗镇北丁冶村党支部书记武家明担任会长,把分散在林州市内外的东岗籍文艺爱好者聚到一起,以独特的方式回报家乡,闲暇时就回家乡为父老乡亲们演出。
????今年63岁的安钢退休工人李文庆是个戏迷,他踊跃参加演出活动。他从小就痴迷戏剧艺术,20世纪90年代,他就为林州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排演了林州历史上第一部宣传计划生育的电视剧《山村静悄悄》。在安钢工作期间,他一方面利用自己的特长为单位服务,另一方面坚持学习戏剧表演、导演等专业知识。如今的李文庆是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林州四股弦的传承人之一。为了传承四股弦这一独特的戏剧品种,李文庆自掏腰包举办四股弦培训班,不收学员的学费。李文庆说,他办的四股弦培训班学员有67个人,年龄最大的将近七旬,最小的才20多岁。今年,他组织学员排演了四股弦剧《玉麒麟》,希望这个独特的传统剧种能够传承下去。
????“东岗镇真是藏龙卧虎,我给你说说看啊。”说起林州市民间艺术家协会东岗分会的会员,曾经长期从事电视文艺工作的付爱学骄傲地说,“这些都是咱林州文艺圈的台柱子和金嗓子!”文艺爱好者原守成今年65岁,他出演的《小锅盖娶亲》等电影曾经在央视热播。早在20世纪90年代,他就在电影《荧幕恋情》里出演过农村放映员。
????有影响的演员还有老演员原保菊、方言快板艺术家王晓林。80岁高龄的原保菊老当益壮,重阳节在东岗镇一亮嗓子就赢得了满堂喝彩。王晓林是东岗镇南丁冶村人,他和民间艺人胡建林表演的林州方言快板《老两口逛林州》在林州市可谓家喻户晓。从林州市成人中专退休的王金梅老师是东岗镇砚花水村人,原来是林州市豫剧二团的演员,她演唱时一张口就能赢得台下阵阵掌声。
????活跃在林州市城乡的演员还有东岗镇的好媳妇侯晓青。侯晓青在林州市文化馆工作,是封丘县人,当年在林州市豫剧团工作时,嫁给了同在该剧团工作的东岗镇人董玉广。侯晓青功底深厚,无论是古装戏还是现代戏,样样都能拿下来。她演的《樊梨花征西》《穆桂英挂帅》,唱腔、动作可谓一绝。
????“新中国成立前,全县只有东岗有剧团。”谈起为什么东岗镇文艺人才辈出的问题,李文庆回忆说,东岗镇的文艺传统由来已久,在旧社会就有剧团,很多人有学习戏剧的经历。新中国成立后,当时的林县(1994年撤县设市)政府组织成立东方红剧社宣传党的政策,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随着林县社会经济和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东方红剧社也几经变迁,先后从全县范围内吸收了许多文艺骨干。付爱学说:“虽然扎根偏僻山乡东岗镇,但是林州市的戏剧文艺事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局面,这正如太行山上的山菊花,虽然扎根贫瘠土壤,但是总是怀揣梦想,金秋时节点缀着山乡。”
版权所有:安阳日报、安阳日报新农村周刊、安阳晚报、安阳慈善、大鼎手机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豫都网发布,豫都网原创及论坛、博客等原创信息,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 “豫都网-安阳日报”或“豫都网”。版权合作联系:0372-2561290。
《林州市东岗镇有支文艺大军》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anyang.yuduxx.com/linzhou/530560.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