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4-12 06:57 我要投稿
满满一面墙写满了乡邻的帮助
□记者 郭荣 文/图“买红是个苦命娃,没爹没娘;他也是个幸运娃,大家都帮他。如今他的新房子快建成了,买红以后就有自己的家了……”4月10日上午,在林州市城郊乡王家庙村一座即将完工的砖房前,60多岁的村民刘顺章这样说。
????刘买红今年25岁,患有严重先天唇裂,言语一级残疾。还在襁褓之中他就被家人遗弃,刘买红成长至今离不开村里的好心人多方救助。
????孤儿喜建新房
????采访当天,虽然下着蒙蒙细雨,但不少村民在新房子前围观。记者注意到,新房的墙上贴着两张大红纸,分别是借款名单和捐款名单,在名单的最下方,还写着建房用电电费由刘金保支付,另外,王松英捐水泥4袋,桑长生、张秀珍、王长有各捐面粉1袋,李银翠付出8个义务工,张瑞青付出6个义务工,刘保生付出13个义务工……
????“盖新房,秀英可出了大力了,她老伴儿都71岁了,还过来帮忙当小工,秀英和闺女帮着做饭打杂,能做到这份儿上,不是亲娘也胜似亲娘了。”刘顺章告诉记者,村民杨秀英全家都非常照顾刘买红,刘买红盖新房他们更是出钱出力。
????8年前,刘买红养父留下的老房子坍塌,他失去了住所。杨秀英主动提出来让刘买红到自己家居住。杨秀英说:“我的孩子都长大了,家里就我和老伴儿俩人,买红住进来后,家里一下子热闹了很多,他就像我们的孩子一样。”这几年,刘买红和杨秀英吃住在一起,逢年过节杨秀英的子女们回家团聚,刘买红也与他们在一起。时间久了,大家相处得像一家人,但杨秀英的心头总惦记着一件事。“买红年龄越来越大了,他应该有个属于自己的家,我琢磨着怎么能帮他把房子盖起来。”杨秀英坦言。
????盖房子不是小事,村干部了解情况后,也伸出了援助之手。“买红养父的老宅只有两间,要想扩建成5间房就必须与邻居达成协议。”村会计李三明告诉记者,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村民调主任申付明多次到村民邓保军、邓志红家协调,最终邓保军、邓志红无条件让出了自家的土地,这样一来,刘买红的新房建设就提上了日程。
????考虑到刘买红没有积蓄,今年3月初动工前,村委会干部想尽一切办法帮他筹措资金,先是向上级部门申请危房改造专项资金,又发动干部群众为刘买红捐款捐物。“乡里的包片领导刘丁瑜、村党支部书记刘栓锁、慈善老人申满仓带头捐款,每人捐款500元,村干部邓陆军捐款200元,村民邓保国捐款50元、王兴有捐款10元……”李三明告诉记者,危房改造专项资金有2.7万元,这几天就能批下来。
????孤儿不曾孤单
????“听说他是在村口的大马路边被捡回来的,来锁一个人把他养大真不容易。”李三明告诉记者,25年前,本村年近半百的光棍刘来锁把刘买红抱回家,和他相依为命。虽然刘来锁本身生活也比较艰苦,但是他把刘买红当成自己的亲生儿子,对他百般照顾。
????2005年冬天,刘来锁病逝,刘买红瞬间变得无依无靠。“当时正是寒冬,养父不在了,我在村里这家吃一顿、那家吃一顿,大家帮助我度过了最难过的时光。”13岁的刘买红成了村里的“小乞丐”。村委会干部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帮他申请低保,经过考察后把刘来锁的侄儿刘根生当成刘买红的法定监护人,从此,刘买红又感受到了温暖。2006年,乡民政所帮助刘买红前往洛阳某医院进行了免费治疗。手术后,刘买红唇部外观得以改善,也可以缓慢地说话和与人沟通。
????采访中,刘买红告诉记者,看着自己的新房,他觉得生活有了新的希望和奔头。“我从小被遗弃,放过牛、要过饭、打过零工,要不是大伙儿照顾,真不知道生活该怎么过下去。乡里、村里对我都很好,还有这么多好心人帮我,我一定努力挣钱,回报大家。” 提及未来,刘买红羞涩地笑了:“我的要求并不高,只要能有口饭吃,娶个媳妇安安稳稳过日子我就知足了。”
版权所有:安阳日报、安阳日报新农村周刊、安阳晚报、安阳慈善、大鼎手机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豫都网发布,豫都网原创及论坛、博客等原创信息,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 “豫都网-安阳日报”或“豫都网”。版权合作联系:0372-2561290。
《众人伸援手 温暖苦命娃》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anyang.yuduxx.com/linzhou/586676.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