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4-09 10:55 我要投稿
马萧介绍他的泥塑作品。
安阳网讯(记者 任贵伟 文/图) “这些泥塑作品越看越有味道,你看这个作品,老人笑得真夸张,嘴里的牙都能数得清清楚楚。”3月26日,在内黄县文化馆举办的马萧泥塑作品展上,居民张女士一边欣赏造型各异的泥塑作品一边赞赏地说。在马萧泥塑作品展上,应观众的热情要求,马萧在现场开始创作。只见他从油纸里拿出一块泥巴,开始慢慢捏了起来。马萧用的泥巴是他专门制作的。“这些泥巴来自家乡的土地,要用水泡、用棍子砸,让这些泥巴均匀、有硬度、有拉力。”马萧说。
不一会儿,马萧手中的泥巴渐渐出现了一个“老人”的头部。拿起泥刀,马萧开始刻画“老人”的面部表情、头发等,随后“老人”的身体被捏了出来,一个手舞足蹈、哈哈大笑的“老人”出现了。“目前是‘初稿’,还要精细加工,我一般一天只做一个作品。”马萧说,他非常喜欢泥塑艺术,想用泥塑这种艺术形象地表现家乡的生活、家乡人的酸甜苦辣。
在马萧泥塑作品展上,可以看到《丰收》、《老人》等77件作品。这些作品无论是放羊的娃娃、纳鞋底的农妇,还是乡村教师,都极具当地特色,带有浓郁的泥土气息。“我主要以农村的生活为题材,以夸张变形的手法,突出农民的形象。”马萧说,对泥塑的钟情和热爱源于幼时的兴趣。马萧出生在内黄县亳城乡马次范村一个农村家庭。他的祖辈曾经制作过庙里的泥胎,马萧从小就对泥巴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从此,他与泥塑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1990年,马萧考上了安阳师专(现安阳师范学院)学习美术专业。“在安阳师专学习期间,我接触到了泥塑艺术,从此喜欢上了这种艺术形式。”马萧说。
毕业后,马萧回到内黄县亳城第一中学任美术老师。教课之余,马萧开始用家乡的泥土追求泥塑梦。后来,马萧调到内黄县第四高级中学任美术老师,但他对泥塑的热爱没有变化。每天深夜,万籁俱寂,作业已经批改完毕,家人陆续进入梦乡,马萧拿出做好的泥巴,按照心中所想一刀刀刻出笑容、身材、形态……“我的作品都是在21时以后完成的,那时候心静,思绪能打开。”马萧笑着说,一块块无生命的泥巴,经过他的手变成一个个活灵活现的生命。
《丰收》这件作品表达了家乡人丰收后的喜悦,只见一位老人背着一筐南瓜,手里拿着一个南瓜,非常夸张地笑着,已经缺少牙齿的嘴巴张得非常大。“我的这些作品都用了夸张的手法,刚开始我按照比例和标准做,后来我尝试用夸张的手法表达感情。我发现变形后更能表达我的思想,大家也能高兴地接受。”马萧说,“家人、学校领导和同事们都支持我,我要坚持下去,用泥塑作品表现家乡、赞美家乡,也希望大家通过泥塑了解我的家乡,了解家乡人的生活。”
《用手中的泥刀刻画家乡人》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anyang.yuduxx.com/neihuang/151087.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