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3-26 09:46 我要投稿
图为林永清在课余时间与同学们一起做游戏。
□记者 李涵 通讯员 李昌奇 文/图?????3月19日,周日。当天下午2时许,家住市区的林永清告别爱人和温馨的小家,乘上长途汽车,经过近3个小时的颠簸,终于在天黑前来到内黄县六村乡郭桑村。
????这是一个地理位置偏僻的省级贫困村,是内黄县六村乡第九小学所在地。自去年9月以“两区”支教教师身份开始工作以来,对于市铁西路小学教师林永清来说,在市里与家人一起度过双休日成为一件奢侈的事,远在内黄县六村乡的那所乡村小学成为她魂牵梦绕的地方。
????记者一行近日赴内黄县六村乡第九小学采访。“这里的孩子们朴实、可爱,他们那种求知若渴的眼神深深打动了我。我要把先进的教学经验带过来,为乡村孩子插上梦想的翅膀!”今年44岁的林永清从教已经26年,但她在工作中依然刻苦学习,虚心请教,主动与老师、家长和学生交朋友。
????“全校教师对林老师新颖的授课方式赞叹不已。”六村乡第九小学校长郭国选说,“郭桑村是有名的省级贫困村,离乡政府所在地有50分钟的路程需要步行。艰苦的条件让林老师着实费了一段时间才适应。尽管如此,她并没有抱怨,反而把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充满活力。”
????林永清在学校的办公室不足10平方米,还兼卧室和厨房。“这里的日子忙碌而充实。”林永清说,“每次孩子们依偎在身旁时,都让我觉得很温暖。看到学生们开心、满意的笑脸,我觉得所有的困苦和委屈都可以忽略了。”
????“林老师工作能力强,对待工作认真负责,教学真是有一套。”六村乡第九小学教导主任张瑞平说。
????“真正影响学生成绩的是学习态度,态度决定一切,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比什么都重要。”林永清说。为此,她更愿意把时间花在与学生交流沟通上,让学生感受到她的真诚和爱。的确,在她的课堂上,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充分展示自己。她善于鼓励学生、表扬学生,一个眼神、一抹微笑都传递着师爱的伟大;因材施教、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课堂上心情放松、乐学善思;课余时间与学生打成一片,在交流中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她以母亲般的关爱,点亮了学生的心灯。刚来时,班里有一个男孩几乎天天迟到,听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个人卫生及行为习惯较差,同学们都不爱和他玩。林永清经过调查后发现,孩子的家庭情况很特殊,爸爸和妈妈都不认识字,把心思都用在了蔬菜种植上,顾不上关心孩子。于是,她掏钱给孩子买礼物,给他洗脸、擦鼻涕,指导他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隔三差五与他谈心,给予他母亲般的温暖。很快,男孩的行为习惯和性格有了很大转变,成绩也有了很大提高。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爱能唤醒学生身上一切美好的东西,激励他们不断前进。林永清来到这里后,把先进的教学理念也带到了这里,从教学到少先队工作,不仅得到学校老师的认可,也让学生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近年,年轻的父母多外出打工,村里有很多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弊端在孩子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林永清利用课余时间走遍了三个自然村进行家访,设身处地为家长考虑,对家庭教育进行专业化指导。“有了学校和家庭的关爱,不愁学生的成绩不提高。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一样,都是我们的未来,只要能为孩子们插上梦想的翅膀,让他们更努力地为未来打拼,自己再苦再累都值得。”林永清说。
????“有一次,由于过度劳累,林老师突发高烧,连续两三天都没退,但她坚持带病上课,站不稳了就坐着上课,同事都劝她去医院检查,但她放心不下孩子们,硬是撑到周末才到市区医院检查。医生告诉她必须马上住院治疗,劝她养好身体再上班,她却动情地说能坚持住,不舍得离开孩子们。”张瑞平饱含深情地说。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林老师爱学生,学生更爱林老师。一个学生造句时在作业本上写道:“林老师像妈妈一样关心我们。”这是一个孩子纯真的话,也是对林永清中肯的评价。
版权所有:安阳日报、安阳日报新农村周刊、安阳晚报、安阳慈善、大鼎手机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豫都网发布,豫都网原创及论坛、博客等原创信息,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 “豫都网-安阳日报”或“豫都网”。版权合作联系:0372-2561290。
《为乡村孩子插上梦想的翅膀》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anyang.yuduxx.com/neihuang/577662.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