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河南新闻 > 安阳新闻 > 内黄县新闻 >

内黄梅花拳:一代宗师修文武 万点梅花济刚柔

[摘要]梅花拳传人演示梅花拳(资料图) □策划:张志立 李瑞峰 □统筹:高 扬 曲海庆 □执行:刘云鹏 贾培 刘长青 □记者 任贵伟 文/图 北风萧瑟,落叶纷飞。11月8日,在内黄县城关镇丁庄村东侧的一处墓碑前,杨炳第十世孙、梅花拳第十四代传人、河南省省级非物质...


梅花拳传人演示梅花拳(资料图)

□策划:张志立 李瑞峰 □统筹:高 扬 曲海庆 □执行:刘云鹏 贾培 刘长青

□记者 任贵伟 文/图

北风萧瑟,落叶纷飞。11月8日,在内黄县城关镇丁庄村东侧的一处墓碑前,杨炳第十世孙、梅花拳第十四代传人、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梅花拳)的代表性传承人杨彦明带领着族人正在燃香祭拜。我国有历史文献记载的最早的梅花拳大师杨炳长眠于此。“每年都有不少海内外的梅花拳传人来这里祭拜,我们现在准备重修杨炳先祖的坟墓,到今年农历十一月十六,杨炳先祖342年诞辰时,将杨炳先祖的坟墓修整一新。”杨彦明说。

康熙圣旨碑(资料图)

明末清初传入内黄

11月初,在市易园一处宽广的地带,杨炳第十世孙、梅花拳第十四代传人、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梅花拳)的代表性传承人杨彦明和梅花拳第十四代传人何全景、梅花拳第十五代传人何卫生正在演练梅花拳。只见他们蓄劲如开弓,发劲如射箭,手随脚出,步随身换,精彩的拳术吸引着不少市民驻足观看。喝彩声中,何全景、何卫生已经打完一套梅花拳。

“他们刚打完的这套梅花拳是内黄梅花拳中的原架,在明末清初传入内黄,至今还保留着传入时的原貌。”杨彦明说,梅花拳是一个源远流长、古老而神秘的优秀传统拳种,从拳势特点来看,梅花拳有五种基本架势,习练时五种架势循环往复,宛如梅花灿烂开放,故名“梅花拳”。

梅花拳的基本架势分别是大架、横架、撕架、小架和败架。“这五个架势与金、木、水、火、土五行对应,也与身体内的心、肝、脾、肺、肾对应。”杨彦明一边向记者讲解,一边让何全景、何卫生演练,“大架属金,练肺,肺统管气,气大力大;横架属水,练肾,肾统管于骨,五骨发亮,刚勇无敌永不伤;撕架属木,练筋通肝;小架属火,主练心, 心神统一,遇敌心发巧,迸发智慧;败架属土,主练脾胃胴肉。”

杨彦明介绍,梅花拳始祖为收元老祖,传说中的人物朱永元;第二辈祖师是江苏徐州铜山县下江山张振书;第三辈祖师是江苏沛县高家楼人王红亮。内黄梅花拳在明末清初由梅花拳第四代传人邹志刚、孟友德传入。

杨探花上马台

《习武序》碑(资料图)

内黄杨炳得中武探花

“这是康熙年间先祖杨炳高中武探花后,起身上马的上马台。”在内黄县城关镇丁庄村,杨彦明指着至今保留着的杨探花上马台说,康熙年间内黄县六村乡后化村的王登榜、内黄县城关镇丁庄村的杨炳先后拜邹志刚、孟友德为师,正式习练梅花拳。

杨炳得梅花拳真传后,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武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内黄县志》和《彰德府志》称杨炳“虎项猿臂,技勇绝伦,作文雄壮,下笔立就”。“他让人头顶五个烧饼,百步之外能够用弓箭将烧饼逐一射落。”杨彦明说,杨炳在内黄广传梅花拳法。许多得意门生学成之后,便到附近地区创办武场收徒传艺。众徒知其先师杨炳是内黄县人,所以称自己习练的梅花拳为内黄梅花拳。

康熙五十一年冬,杨炳被康熙钦点为探花,授御前侍卫兼京营都司。“朝为田舍郎,暮为保国将”的杨炳进京后,“每与同朝比武较艺侥幸俱捷”,一些官员恳请其教授武功。于是,杨炳在兵营内和市井上悄然传授内黄梅花拳,但他却没有公开拳名。至今,北京梅花拳习练者还称其练的拳法是“老杨拳”。

“因杨炳政绩卓著,康熙便给他祖孙三代各赐圣旨一道,封官加爵。我们家世代珍藏着这三道圣旨,后来在‘文革’期间被‘红卫兵’抄走而失去踪迹。”杨彦明惋惜地说,现在留下的只有康熙圣旨碑了。

武学名著《习武序》传世

乾隆七年,已逾70岁的杨炳撰写了梅花拳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论著《习武序》。“20世纪80年代在河北省平乡、广宗一带发现了杨炳的《习武序》,后来又发现了多种手抄本,这部武学名著被历代拳师代代相传、传抄至今。”杨彦明说。

“时而穷也,可以保身保家;时而达也,可以卫君卫国。治四海如磐石之安,登万民於仁寿之域。”这是武学名著《习武序》中的话语,这段话非常精确地亮明了作者杨炳的习武观。《习武序》将儒家思想渗透于梅花拳理,将《易经》的哲理寓于拳法之内。

杨炳在《习武序》中制定了“习武规矩十二条”,对梅花拳组织内的规矩进行了规范,要求梅花拳弟子修身养性、身心并练、文武双修。杨炳的《习武序》在规范了尊师重道、为人师表、谨慎择徒、重艺轻利等问题的同时,也讲解了“习武贵在得法”、“诚精故明,感而遂通,万物之理具于一心”等习武真谛。《习武序》被广大习武者奉为瑰宝,广为流传。现在,我国史学界和武术学界的专家视《习武序》为瑰宝。山东大学历史学家、中国义和团研究会顾问路遥教授认为:“杨炳的《习武序》在梅花拳发展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杨炳是康熙年间人,但他的拳论至今没有人能超过。”

小架

横架

文武双修的唯一拳派

“对加入梅花拳门者,需经过三道关:拜师、学习拳棒,一般要经过三年考察,然后再找‘文场’师父学习文理。能掌握了文理,就算真正入门了。”杨彦明介绍,梅花拳有自己独特的组织形式,内黄梅花拳自开创以来,就有“文场”、“武场”之分。

梅花拳“文场” 有一整套戒规敛束身心,以德育人。“武场”主要是研究拳理、进行武功训练,学习梅花拳的武术套路、技击能力。

梅花拳中“文场”领导“武场”。“文场”老师领导拳派的整个活动,负责教育门内弟子,使弟子们通过练武而练形练气,达到内外一体、精气合一的目的,成为文武双才。内黄梅花拳的“文场”,以佛、儒、道和周易理论为指导,教育门内弟子遵“三纲”、沿“五伦”、袭“八德”,练神练气,修身养性。“以前在拳场里练拳,如果不小心受伤了,比如胳膊脱臼了,骨头折了,‘文场’的师傅就可以处理,根本不用去医院。”何卫生回忆说。


《内黄梅花拳:一代宗师修文武 万点梅花济刚柔》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anyang.yuduxx.com/neihuang/88623.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网站编辑]

我要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