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10-07 09:05 我要投稿
把街坊当亲人
记文峰区晨光社区好人夫妇张俊山和陈景芬
□记者?侯沛丽
?车胎没有气了,衣服需要缝补,孩子没人接送……在文峰区紫薇大道街道晨光社区安阳县民政局家属院内,不管哪家有大事小情,大家第一时间都会想到年逾古稀的老楼院长夫妇——张俊山和陈景芬,这对好人夫妇成了大家伙儿的贴心人。张俊山曾获得年度社区好人、优秀共产党员等殊荣。晨光社区主任王彩霞这样评价张俊山夫妇:“十多年来,老张夫妇坚持帮助街坊邻里,协助社区管理楼院。他们把社区当作自己的家,把邻居当作自己的亲人,用实际行动弘扬着真善美,传递着正能量。”
?9月28日,记者在安阳县民政局家属院见到了76岁的张俊山和陈景芬夫妇,两位老人正和院里的几位邻居、新任楼院长王常富围坐在一起拉家常。
?提起张俊山夫妇,邻居交口称赞:“他俩都是老好人,你看我们院子里谁不说他们的好。”68岁的王常富说:“我住在这里很多年了,我们的老楼院长夫妇一直都对大家很好,十几年如一日。大家都用他们家的电充电瓶车,用他们家的水洗车……现在,老楼院长身体不太好,由我担任楼院长,我要向他们学习,多为大家提供服务。”听了别人赞扬的话,张俊山老人腼腆地笑着说:“我住在一楼,邻居用我家的东西就是图个方便。”
?张俊山老两口住的屋子并不大,屋里的家具很简单,大门通常都是开着的。门口码放着七八个凳子,是提供给在院子里休息的邻居坐的;立柜旁放着两个打气筒,张俊山老人还细心地购置了不同型号的气嘴,方便电动车、自行车充气;饮水机、茶叶、茶具一应俱全,无论谁渴了都可以进来喝杯茶水;电话紧挨着茶具,老人没手机,打个电话就不用再上楼了;缝纫机和各色的线就在屋子的东北角,陈景芬手艺好,经常帮院子里的小孩儿修改裤边。老两口的三轮车就在院子里放着,从没上过锁,一旁还放着一个木梯。张俊山说:“俺的东西就是大家的东西。谁家需要用,随时都可以用。”
?张俊山喜欢种植花草,屋旁的空地绿意盎然,特别是一株高大粗壮的石榴树,一颗颗火红的石榴垂挂在枝叶间,煞是喜人。这都归功于老人每天浇水培肥,悉心地照顾。“每年中秋节,石榴红了,院子里的小孩儿每个人都能分两个。今年结的石榴多,大家随便吃。”张俊山指着石榴笑着说。
?由于家属院没有物业公司管理,自从张俊山夫妇担任楼院长以来,居民遇到大事小情都来找他们,他们总是不厌其烦地为大家忙前跑后。“我们做的事都微不足道,只是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不值得一提。”张俊山谦虚地说。
?“光给大家提供免费的物品是不够的,有时候还需要亲力亲为。”张俊山说。邻居没在家,需要签收包裹时,他都代收并保管好。他每天早晨还为邻居收发报纸。邻居的车子忘记锁了,陈景芬就坐在自家门前看管;如果遇到下雨天,还会给车子盖上雨披。
?院子里有几个孩子的父母工作较忙,孩子上下学和吃饭成了问题。陈景芬主动揽下照看孩子的事,管接送、管吃饭。当看到孩子们在小屋里吃得狼吞虎咽、听到孩子们亲切地叫着爷爷、奶奶时,老两口心里温暖极了。
?采访中,张俊山对记者说起这样一句话:“人不为己天地宽,其乐融融度晚年。”这正是好人夫妇张俊山和陈景芬的人生感悟。
版权所有:安阳日报、安阳日报新农村周刊、安阳晚报、安阳慈善、大鼎手机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安阳网发布,安阳网原创及论坛、博客等原创信息,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 “安阳网-安阳日报”或“安阳网”。版权合作联系:0372-2561290。
《好人夫妇张俊山和陈景芬:把街坊当亲人》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anyang.yuduxx.com/jinri/255985.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