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12-16 11:25 我要投稿
□记者??刘剑昆
??? 虽然开着拉粪车走街串巷为人抽粪、倒粪,但是年过不惑之年的林州市民张庆军却是一位有才有爱的“淘粪哥”。在维持生计的同时,他搜集民间故事,坚持写作,并经常向贫困家庭献爱心。
????12月11日,张庆军通过好友从林州市的行政单位找了几份《安阳日报》,回家向妻子报喜。因为报纸上面刊登了他和记者合写的人物通讯《张董亮:返乡创业圆梦想》。
????“每个人都是有故事的人,我还要写!只要你走进他们心里,就能写出好文章。” 张庆军兴奋地说。
????其实,张庆军就是个有故事的人物。他今年41岁,老家在林州市横水镇杨家窑村。13岁时,他写的文章上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那一年,他在村学校上初中一年级,一次从收音机里听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展“法在生活中”征文活动,他就把村里的一个小故事写下来寄给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没想到被采用播发了。消息传来,张庆军一下子成了学校乃至全村的新闻人物,老师、同学、乡邻都向他投以羡慕的目光,他因此萌生了长大当作家的梦想。
????因为家庭困难,张庆军初中毕业后到外地的建筑工地打工。两年后,他到该市一家水泥厂当了一名临时工。虽然体力劳动较重,但是,工作之余他仍然坚持写作,并经常与几位文友交流写作的心得体会。那时,他在报纸、电台上发表了几篇新闻报道,更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
????2006年,张庆军所在的水泥厂破产。为了生计,他选择当一名淘粪工,购买了一辆农用三轮车,经常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奔波。
????走村串巷使张庆军更有机会接触普通百姓,听到或看到很多趣闻轶事,他都一一记在心里。回到家里,他把这些写成新闻小故事。《杨家窑村“漫水桥”变便民桥》《乡村土秀才》等多篇报道被媒体采用。
????奔波在乡村,张庆军经常遇到贫困户。看到他们有的因病致贫,有的是孤寡老人,他就动了恻隐之心,收淘粪费时主动少收二三十元,有时甚至免费。他说:“车是我自己的,我还年轻,有的是力气,我就当给人家帮帮忙,献献爱心。”
????“没想到我老了又被张庆军推荐成了新闻人物!”12月12日,林州市合涧镇南平村的农民杨全堂说。张庆军注意发现民间的爱心人士,在向媒体投稿的同时还积极推荐这些爱心人士。杨全堂是个热心肠的人,经常力所能及地帮助村里的困难家庭。张庆军知道后,向媒体反映了杨全堂的事迹,杨全堂因此被报道。后来,杨全堂坚持参加慈善活动,成为林州市“草根慈善人物”中的一面旗帜。
版权所有:安阳日报、安阳日报新农村周刊、安阳晚报、安阳慈善、大鼎手机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豫都网发布,豫都网原创及论坛、博客等原创信息,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 “豫都网-安阳日报”或“豫都网”。版权合作联系:0372-2561290。
《有才有爱的“淘粪哥”》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anyang.yuduxx.com/linzhou/292750.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