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1-07 12:00 我要投稿
□记者?郭荣
??? 一曲《林冲夜奔》的古筝演奏让记者对眼前的这名男子刮目相看,他充分运用长摇、短摇、扫摇、点指、勾、托、劈等指法,描绘了林冲的纷杂心境,用长摇表达了主角的无奈与感慨,紧接着以短摇、扫摇、点指生动地刻画了故事人物的内心情绪。1月4日上午,在刘媛琴艺行,一曲终了,演奏者刘向军开始向记者讲述自己与古筝的不解之缘。
????刘向军今年32岁,出生在林州市任村镇一个小山村,初中毕业后,与古筝“一见钟情”,且因琴结缘,与琴友结婚并创办了自己的琴行,多年来与琴为伴,坚守自己的艺术梦想。
????“有人在广场弹琴,很多人围观,于是我也凑上前去看热闹,结果被深深地吸引了。”刘向军回忆说。2000年,初中毕业后,正处在叛逆期的刘向军只身前往安阳,因为偶然的机会,在街头看到有人弹奏古筝,他一下子那古朴、优美的琴声深深打动,决定辍学求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家人并不了解古筝为何物,学习古筝有何意义,刘向军却暗下决心,要学好古筝,今后与古筝为伴。
????“练琴是一件枯燥的事情,我学琴晚,年龄大了手指不灵活。”刘向军说,“虽然很辛苦,可是我一心想着要弹一手好琴,所以从没想过放弃。”刘向军像是对古筝着了魔,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其他时间都在练琴。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仅用一年时间就完成了基础学习,考过了古筝四级。更幸运的是,刘向军结识了同样热爱古筝的老乡刘媛,两人常常一起练习,切磋琴艺。随后,在家人的安排下,刘向军参加工作,在工作之余弹古筝成了他的唯一爱好。而他和刘媛也从志同道合的朋友发展成为恋人。这期间琴艺熟练的刘媛在林州市某琴行担任古筝老师。
????2006年,刘媛和刘向军结婚,并创办了属于自己的第一家琴行。当时家人并不支持他们的决定,家人觉得婚后生活应该求稳,他们应该安心上班。于是他们只租了一间房子,以刘媛教课为主,刘向军则继续上班,空闲时间给刘媛帮忙。刘向军告诉记者,自己和刘媛是因琴结缘,婚后创业开办琴艺行也算是两人共同的心愿。“我们总是探讨琴艺,或者相互讨论指法,有时候我们会让彼此的学员进行琴艺比赛。”刘向军说,婚后夫妻很少有争吵,是古筝让他们的生活格外恬静美好。开办琴行以来,他们从没有做过广告、发过传单,夫妻二人热爱古筝,身边的人无人不知,大家口口相传,很多人慕名前来学习。
????2008年,刘向军下岗,这对他来说并不是个坏消息。他立即开办了琴艺行分校,夫妻二人一起教学,一起进修,如今二人都已经达到了文凭级水准。学员由最初的十几人发展成如今150多人,场地由最初的一间屋发展到现在拥有三个分校。2015年,他们辅导的11岁学员李婧雯古筝演绎《幸福渠水到俺村》,甚至登上央视,备受关注。
????“随着家乡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思想观念的不断转变,艺术培训市场需求越来越大,但是缺少的就是专业的培训。”刘向军告诉记者,“古筝是中国的传统乐器,文化博大精深,我希望每一个学员都爱上古筝,学好古筝,享受古筝演奏,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古筝。”
????《众创空间》栏目热情欢迎广大读者和网友积极参与,将您的创业故事、创业梦想、在创业创新方面的奇思妙想等寄给我们。
????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和我们联系:来信请寄安阳日报社经济新闻部,邮编:455000;电子邮件发送至ayrbjjb@163.com;微信请关注豫都网微信公众号anyangnet。
????扫描二维码,关注豫都网微信公众平台。
版权所有:安阳日报、安阳日报新农村周刊、安阳晚报、安阳慈善、大鼎手机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豫都网发布,豫都网原创及论坛、博客等原创信息,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 “豫都网-安阳日报”或“豫都网”。版权合作联系:0372-2561290。
《【众创空间】刘向军:古筝奏响创业曲》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anyang.yuduxx.com/linzhou/535702.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