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1-11 16:10 我要投稿
原标题:红旗渠是梦想中流淌的天河
——访纪录片《红旗渠》的解说员窦春起
□记者 刘剑昆
????“这次红旗渠之行是我的圆梦之旅,红旗渠始终是我梦想中流淌的天河。”踏着辞旧迎新的节拍,纪录片《红旗渠》的解说员、年逾古稀的窦春起老人于2016年12月30日登上他倾注了一腔真情的红旗渠,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纪录片《红旗渠》的解说是我们耳熟能详的,那铿锵有力、洋溢着激情的声音张扬着当时的时代气息,激荡着红旗渠精神,如战斗的号角,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奋勇前进。当年,窦春起为纪录片《红旗渠》配音解说时在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工作,还是一位25岁的青年。后来,他先后担任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副厂长和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党委书记,退休后仍然担任着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
????“《红旗渠》这部纪录片是我们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体智慧创作的作品,是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的一部经典影片。我们那一代人为了这部影片付出了许多心血和汗水。”窦春起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红旗渠修建10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的剧组在林县(1994年撤县设市)跟拍了10年。但是,作为解说员的窦春起并没有到林县参与该纪录片的拍摄。1970年,剧组完成纪录片的拍摄和剪辑工作,窦春起接过编导姜云川完成的解说词,开始为配音解说做准备。
????“我看了红旗渠的影像,感到十分震撼,胸中禁不住激荡起一种豪情。为了配好音,我把姜云川老师写的解说词重新抄写了一遍,酝酿着感情,揣摩着解说的技巧。之后,我与同事相互沟通、推敲,成功完成了配音解说。我至今还保存着解说词的原稿。”窦春起回忆说,“那时,我有了亲自到红旗渠看看的冲动。1974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再次到林县拍摄纪录片《红旗渠畔展新图》,我跟随剧组到林县,终于登上了向往已久的红旗渠。我被林县人民在太行山上创造的这一杰作深深地震撼了,带着感动和激情,完成了《红旗渠畔展新图》的配音解说工作。”
????窦春起在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工作了22年,后来工作有变动。但是,两部关于红旗渠的纪录片在他的心头结下了浓浓的红旗渠情结。“我想着,将来有一天,我还要到红旗渠走一走、看一看。”
????2004年9月至10月,红旗渠精神展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窦春起闻讯到现场参观。当在场的参观者知道他就是《红旗渠》纪录片的解说员时,围着他问长问短,听他讲述他与红旗渠的故事。就在参观期间,他得知当年担任《红旗渠》纪录片导演的赵化老师也曾到场参观,遗憾的是,他们未曾谋面。他感慨地说:“当年的《红旗渠》剧组中,赵化、姜云川老师还健在。我们在一起回忆时,都觉得红旗渠是最能拨动我们灵魂琴弦的所在。”
????2016年的岁末,窦春起再次登上红旗渠,终于圆了他多年来重登红旗渠的梦想。他是应邀前来参加电影《红旗渠的故事》研讨活动的。在研讨会上,他与红旗渠特等劳模张买江等人进行了亲切交流。对于这部即将投拍的电影,他寄予厚望。他动情地说:“红旗渠建成以来,林州市的发展令人惊叹。红旗渠的故事就是中国故事,红旗渠精神就是中国精神。我相信剧组一定能够拍好红旗渠的故事,传播好红旗渠精神。”
版权所有:安阳日报、安阳日报新农村周刊、安阳晚报、安阳慈善、大鼎手机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豫都网发布,豫都网原创及论坛、博客等原创信息,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 “豫都网-安阳日报”或“豫都网”。版权合作联系:0372-2561290。
《红旗渠是梦想中流淌的天河》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anyang.yuduxx.com/linzhou/537669.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